李薇立刻打开电脑,调出城市列表:“10场的话,北京、上海、广州是必选的,这三个城市的粉丝基数最大;成都、西安、杭州侧重文化属性,符合我们的音乐风格;武汉、长沙、深圳是新一线城市,年轻观众多;最后一场回江城,算是回家,也能邀请瓷坊老师傅、张启明教授这些支持我们的人来现场。”
筹备工作在第二天就紧锣密鼓地展开。清晨的排练室里,李然的琵琶声最先响起,她正在改编《长安谣》的演唱会版,加入了古筝和笛子的合奏,苏澈坐在一旁,不时提出建议:“副歌部分琵琶可以再亮一点,和笛子形成呼应,像长安街上的叫卖声和脚步声,更有画面感。”
另一边,陈阳正带着舞蹈团队排练开场舞,他把《舞光》的鼓点和《将进酒》的节奏结合,设计了一段融合街舞和古典舞的动作,苏澈看后点头:“最后那个定格动作,要像兵马俑破土而出的感觉,有力量,也贴合西安场的主题。”
午后,演唱会门票预售的消息正式官宣。短短1分钟,北京、上海两场的门票就售罄,服务器一度崩溃;成都、西安场的门票在5分钟内售罄,粉丝在社交平台上刷屏“求加场”“没抢到票哭了”。媒体纷纷报道,《蓝星娱乐报》的标题格外醒目——“苏澈巡回演唱会预售创纪录,10场门票平均售罄时间3分钟,‘乐坛顶流’雏形初现”。
筹备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林晓在排练《后来》时,总是在副歌部分情绪失控,唱到“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就哽咽。苏澈没有让她强行克制,反而找她聊起了歌里的故事——关于奶奶的遗憾,关于青春的错过。“演唱会的意义,就是把真实的情绪传递给观众。”苏澈拍着她的肩膀,“你不用怕哭,观众会因为你的真诚而共情,这才是《后来》最动人的地方。”
果然,在后续的排练中,林晓带着哽咽的演唱反而更有感染力,连排练室的工作人员都红了眼眶。夏沫甚至根据这个细节,在《后来》的间奏里加了一段钢琴独奏,旋律温柔得像在安抚情绪,让整首歌的层次更丰富。
与此同时,原创音乐数据库的团队传来好消息,首批1万人入驻的目标提前达成,甚至有海外音乐人主动申请入驻,希望借助数据库保护自己的作品。周明远会长特意打来电话,笑着说:“苏老师,你这演唱会还没开,就已经带动行业发展了,‘乐坛顶流’不仅要看人气,更要看影响力,你早就够格了!”
苏澈却很清醒:“演唱会才是关键,我想通过这10场演出,让更多人看到华语音乐的可能性——不只是流行,还有文化的传承,原创的力量。”
距离首场北京演唱会还有3天的时候,工作室收到了瓷坊老师傅送来的礼物——10个迷你青花瓷瓶,每个瓶身上都刻着不同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北京的故宫、上海的东方明珠、成都的熊猫……“这是给每场演唱会的纪念品,”老师傅笑着说,“让观众拿着咱们的瓷,听咱们的歌,把文化带回家。”
当晚,苏澈再次触发系统提示,光膜上的进度条依旧停在90%,但下方多了一行小字:“巡回演唱会筹备进度:80%,首场演出热度达标,‘乐坛顶流’称号达成条件已满足60%。”
他站在排练室的舞台上,看着身后忙碌的团队——老林在调试音响,李然在整理琵琶弦,“澈心系”的成员们在互相加油打气,李薇在确认明天的行程。聚光灯缓缓亮起,照亮了舞台中央的青花瓷纹样,也照亮了每个人脸上的期待。
“准备好了吗?”苏澈拿起吉他,拨动琴弦,熟悉的《青花瓷》前奏在排练室里响起。
“准备好了!”所有人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充满了力量。
10场巡回演唱会的大幕即将拉开,第一阶段任务的最后10%,不仅是一场场演出,更是对“声震乐坛”的最终诠释——用音乐传递文化,用真诚打动人心,而“乐坛顶流”的称号,不过是这场旅程中自然而然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