澈心工作室的窗台前,阳光把一封烫金邀请函照得格外耀眼——“全球华语音乐奖”的标志印在封面,右下角用宋体写着“特邀苏澈先生作为唯一新人代表,出席盛典并表演”。李薇捏着邀请函的手指微微发颤,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全球华语音乐奖啊!这是蓝星华语乐坛最顶级的盛典,往年新人代表都是出道五年以上的实力派,你才出道半年,就成了唯一新人代表,这是史无前例的!”
老林凑过来,把邀请函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像确认是不是假的:“我当年组乐队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去这个盛典看一眼,你倒好,直接上去表演!对了,准备唱哪首歌?《桃园结义》还是新的三国系列?”
苏澈接过邀请函,指尖划过“唯一新人代表”几个字,心里却在思考——之前的作品多是围绕三国Ip或青春题材,这次盛典级别太高,他想选一首更有文化厚度、能打破“历史Ip局限”的歌,让更多人看到传统文化的多元表达。
就在这时,淡蓝色的系统光膜突然在眼前展开,比以往更明亮:
【检测到宿主获“全球华语音乐奖”特邀表演资格,符合“用现代音乐传承传统文化”核心目标,解锁“唐诗改编权限”!】
【推荐改编作品:李白《将进酒》】
【系统支持方案:
1. 文化考据:提供《将进酒》创作背景(盛唐气象、李白豪放风格)、字词释义(如“会须一饮三百杯”的“会须”为“应当”),确保改编不偏离原诗内核;
2. 编曲建议:融合古风与摇滚——主歌用古筝+琵琶打底(营造盛唐意境),副歌加入电吉他+架子鼓(爆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间奏插入唢呐(强化东方韵律);
3. 唱腔指导:主歌用“气声+戏腔”混合(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来”字拖腔,仿古风吟唱),副歌用摇滚式嘶吼(保留“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狂放,避免过度炫技);】
【附加福利:已对接国家级民乐大师周延,可协助录制古筝与琵琶声部;提供《将进酒》历史影像素材,可用于盛典舞台背景制作。】
苏澈盯着光膜上的“《将进酒》”,眼睛瞬间亮了——蓝星华国的唐诗传承本就薄弱,年轻人大多觉得“古诗晦涩难懂”,若能用“古风+摇滚”的形式改编,既能保留原诗的豪迈,又能让年轻人喜欢,刚好填补文化空白,也符合他“文娱复兴”的初心。
“就改编《将进酒》!”苏澈把想法告诉团队,老林第一时间跳起来:“古风加摇滚?这主意绝了!我早就想试试用古筝搭电吉他,之前录《桃园结义》时没机会,这次刚好放开玩!”
接下来的一周,工作室变成了“改编工坊”。民乐大师周延带着古筝来排练,手指在弦上一挑,“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旋律便顺着琴弦流淌出来;老林则抱着电吉他,在副歌部分加入失真音效,两种看似冲突的声音碰撞在一起,却意外地和谐——古筝的柔衬得电吉他的烈更有力量,电吉他的烈又让古筝的柔多了几分锋芒。
“副歌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嘶吼时要收一点力。”苏澈对着麦克风调整唱腔,“既要唱出李白的狂,又不能丢了古诗的韵,比如‘用’字尾音带一点戏腔转音,别全用摇滚的硬嗓。”
周延坐在旁边听着,忍不住点头:“你这处理很妙——年轻人喜欢摇滚的冲劲,老一辈能听出古诗的韵味,兼顾了两代人的审美。我之前改编《春江花月夜》,总怕改得太现代丢了魂,你倒好,把‘魂’抓得死死的。”
排练到第三天,系统又弹出补充提示:【检测到改编中“唢呐声部”与电吉他衔接略生硬,建议在间奏加入“鼓点过渡”——先用架子鼓打4拍渐强,再让唢呐切入,同时古筝减音量,形成“鼓→唢呐→电吉他”的层次感。】
苏澈按提示调整,果然顺畅了很多。老林笑着说:“这系统跟个编外制作人似的,连鼓点过渡都想好了,比我这老音乐人还细致!”
盛典官宣苏澈的表演曲目后,#苏澈 改编将进酒# 话题瞬间冲上抖乐热搜5。历史博主“唐诗研究所”发长文解读:“《将进酒》是李白最豪放的诗作,苏澈用古风+摇滚改编,既保留‘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又能让年轻人感受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力量,这才是传统文化该有的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