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工作室的雏形(2 / 2)

【检测到宿主推动“澈心工作室”成立,明确“澄澈初心,专注原创与文化”的核心定位,获得星火传媒支持(40%持股+资源扶持),触发“事业里程碑”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解锁新功能:工作室管理(初级)——可辅助完成工作室运营,功能包括:

1. 团队招聘:生成“适配人才画像”(如纪录片导演需具备“传统文化认知”“人文关怀”特质),筛选合适候选人;

2. 项目管理:自动梳理项目进度(如纪录片拍摄节点、原创大赛评审流程),预警潜在风险(如资金缺口、资源对接延迟);

3. 资源对接:整合星火及外部合作资源(如民乐团队、文化机构),生成“资源库”,方便项目调用;】

【触发主线任务进阶:“澈心工作室启航”,任务要求:1个月内完成工作室团队组建,启动《青花瓷》纪录片拍摄,任务奖励:声望值点,国家级“文化产业创新团队”称号,解锁“跨领域合作”高级功能(可对接影视、文创、教育等领域资源,拓展工作室业务边界)。】

苏澈看着“工作室管理”功能的说明,心里瞬间有了清晰的规划——用“人才画像”筛选纪录片导演,用“项目管理”梳理拍摄节点,用“资源库”对接瓷坊和中央音乐学院,不用再像之前那样手忙脚乱。他把系统功能告诉李薇和周建明,两人都忍不住赞叹:“有了这个辅助,工作室的起步会顺利很多!”

傍晚,老林提着一个纸箱走进会议室,里面装着他收藏的黑胶唱片和一把旧吉他:“这是我给工作室的‘启动礼’——黑胶唱片里有很多老民乐,能给纪录片当参考;吉他是我年轻时组乐队用的,希望工作室能像这把吉他一样,经得起时间的打磨。”

苏澈接过吉他,琴身上的划痕还清晰可见,却透着一股温暖的烟火气。他抱着吉他,轻轻弹起《青花瓷》的前奏,旋律在会议室里回荡,混着周建明、李薇、老林的笑声,格外和谐。

“对了,”李薇突然想起什么,拿出手机给苏澈看,“我联系了老街的房东,他愿意把瓷坊旁边的两层小楼租给我们当工作室,一楼做办公区,二楼做小型录音棚,月底就能搬进去。”

苏澈看着手机里的小楼照片——白墙黛瓦,门口有一棵老梧桐树,窗户上还贴着青花图案的窗花,和他想象中的“澈心工作室”一模一样。他想起穿越时的漏雨出租屋,想起星火的小会议室,再看看眼前的规划,突然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在开花结果——从一个人抱着旧吉他唱《青花瓷》,到现在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有了并肩作战的团队,有了明确的“文娱复兴”方向,这一路的辛苦,都值得。

而此刻的远航影视,王凯收到了李薇发来的工作室成立消息。他立刻把消息汇报给董事长,附上《青花瓷》纪录片的初步方案:“苏澈成立了‘澈心工作室’,专注原创和文化,我们之前承诺的200万投资,现在可以落实了——这不仅是投资项目,更是投资一个有初心的团队。”

董事长看着方案,笑着点头:“就按你说的办。告诉苏澈,远航不仅愿意投资,还能帮他对接央视的文化频道,让纪录片有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