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初次谈判的底气(2 / 2)

李薇原本带着疑惑的眼神,渐渐变得专注。她手里的钢笔忘了动,身体跟着旋律轻轻晃动,听到“还要多久我才能在你身边”时,甚至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像是在替歌里的人遗憾。

一曲终了,音响里还残留着吉他的余音。李薇愣了几秒,才回过神,看着苏澈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惊讶和认可:“这歌……确实不错,比现在市面上的校园歌有诚意多了,要是发出去,肯定能火。”

“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底气。”苏澈走回座位,拿起桌上的手机,打开乐云音乐的后台数据,“《青花瓷》上线两周,播放量破800万,评论15万,收藏量30万,而且每天还在以50万播放量增长——这些数据证明,我的作品有市场,不需要靠公司‘包装’就能吸引听众。”

他顿了顿,又点开粉丝群的截图:“我的第二个底气,是我的粉丝。他们从初赛就支持我,自发帮我宣传,甚至帮我查公司背景,现在粉丝群已经有5000人,都是愿意为我的作品付费的核心粉丝。就算我不签公司,靠粉丝众筹和独立平台,也能把《晴天》做出来。”

最后,他看向李薇,语气坦诚:“至于6:4分成,我觉得很合理。我能提供持续的优质原创作品,这是公司最缺的核心资源;而公司提供的录音棚、推广资源,是辅助。我拿6成,是对我作品价值的认可;公司拿4成,也能靠我的作品盈利——这是双赢,不是我单方面占便宜。”

李薇沉默地听着,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脑子里快速盘算着——苏澈说的没错,星火最近确实缺优质原创作品,旗下艺人的歌曲播放量最高也只有300万,《青花瓷》的800万数据已经远超预期,加上《晴天》这样的潜力作品,6:4分成看似高,但长期来看,公司能赚的并不少。

而且,完全创作自由虽然看似“放权”,但对苏澈这样的原创歌手来说,反而能保持作品的独特性——华星雪藏陈默的教训就在眼前,强行改风格只会毁掉好作品,星火一直坚持的“作品优先”,不就是要尊重这种独特性吗?

“苏老师,”李薇抬起头,眼神里的惊讶变成了欣赏,“您的条件,我个人觉得是合理的,但6:4分成和完全创作自由涉及公司核心条款,我需要跟周总汇报,明天给您答复,可以吗?”

她没有直接拒绝,也没有画饼,而是坦诚地说明情况,这让苏澈心里更踏实了。他点点头:“当然可以,我等您的消息。另外,我还有个小请求——如果签约,我希望老林录音棚的老周能参与《晴天》的编曲,他对我的作品风格很熟悉。”

“老周?”李薇笑了,“您说的是老街的老林录音棚吧?我们周总跟老周是老相识了,之前还合作过专辑!这个没问题,只要您想,我们可以把老周聘为特约编曲。”

谈判的氛围瞬间轻松起来。李薇又跟苏澈聊了聊《晴天》的推广计划,提到可以先在独立音乐平台“街声”首发,再同步到乐云,配合校园巡演宣传,这些计划都和苏澈的想法不谋而合。

离开星火传媒时,已经是下午三点。阳光透过老街的树叶,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苏澈手里攥着那个装着《晴天》deo的U盘,心里满是从容——他知道,这次谈判不是结束,而是他和星火传媒合作的开始,也是他在蓝星文娱圈扎根的关键一步。

他掏出手机,给老林发了条消息:“林叔,跟星火谈得很顺利,他们可能会请您参与《晴天》的编曲。”

老林秒回:“真的?那太好了!我早就想跟周建明合作了,当年他做摇滚专辑的时候,我还去现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