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系统的火眼金睛(2 / 2)

1. 公司背景:成立8年,中等规模文娱公司,创始人周建明为蓝星华国早期摇滚乐手,曾制作经典摇滚专辑《呐喊》,行业口碑良好。公司核心业务为原创音乐经纪、独立音乐推广,营收60%来自音乐版权及小型音乐节合作,无强制商演要求。

2. 艺人案例(正面):

- 案例1:2021年签约独立民谣歌手李然,合约分成5:5(艺人5),支持其保留原创风格,投入资源制作首张专辑《南方的风》,虽未爆红,但豆瓣评分8.5,获得“年度独立音乐专辑”提名,目前艺人仍保持每年2张原创Ep的产出节奏。

- 案例2:2022年签约校园原创乐队“青禾乐队”,未要求其转型,仅提供录音棚及小型演出资源,乐队凭借原创歌曲《毕业季》在校园圈小火,积累核心粉丝10万+。

3. 优势评估:

- 原创歌手适配度:★★★★★(极高)

- 合约公平性:★★★★☆(无高额违约赔偿条款,允许艺人保留部分作品版权)

- 资源真实性:★★★★☆(承诺的录音棚、独立音乐平台推荐位均有实际案例支撑,无附加商演要求)

- 核心优势点:“作品优先”策略,创始人周建明亲自参与原创作品审核,尊重艺人创作自由,适合长期发展原创路线。

看到“分成5:5”“保留原创风格”“无强制商演”这些关键词,苏澈的眼睛亮了。尤其是李然的案例,虽然没爆红,但能保持稳定的原创产出,还能获得奖项提名,这正是他想要的——不是追求短期流量,而是长期的创作空间。

“这个星火传媒,靠谱啊!”老林凑过来看报告,眼里满是惊喜,“周建明我认识!当年他玩摇滚的时候,最看不起的就是靠包装圈钱的公司,没想到现在还在坚持做原创!”

苏澈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掏出手机,找到昨天星火传媒经纪人发来的联系方式——备注是“星火-张弛”,当时对方只简单说了句“我们老板很欣赏你的《青花瓷》,想和你聊聊,时间你定”,没提任何苛刻条件,现在看来,不是没诚意,而是公司风格本就如此。

他刚想给张弛发消息,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林晓发来的微信,附带一张粉丝群的聊天截图:

“有人知道星火传媒吗?我哥是做音乐记者的,说这家公司特别尊重原创,不压榨新人,之前签的几个歌手都还在做自己的歌!”

“真的吗?那比华星好多了!苏澈老师要是签星火,我们就放心了!”

“我去查了,星火还和独立音乐平台‘街声’有合作,能推原创歌曲上首页!”

苏澈看着截图,心里暖暖的。粉丝们不仅支持他,还主动帮他查公司背景,这份心意比任何资源都珍贵。他回复林晓:“我刚用系统查了星火,确实靠谱,准备联系他们聊聊。”

林晓秒回:“太好了!我们支持你!不管你签不签公司,我们都会一直听你的歌!”

放下手机,苏澈再次看向系统界面。光膜上的星火传媒报告歌手,创始人周建明对《青花瓷》有高度兴趣,建议优先联系,可触发“深度合作”机会。】

【触发支线任务:与星火传媒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任务奖励:声望值3000点,解锁“独立音乐平台推荐资源”,获得周建明私人联系方式。】

苏澈笑了。之前还在为选择公司纠结,现在有了系统的“火眼金睛”,有了老林的认可,还有粉丝的支持,答案已经很明显了。他拿起手机,给张弛发了条消息:“张经理您好,我是苏澈,想和您聊聊合作的事,不知道明天上午有空吗?我可以去星火传媒拜访。”

张弛几乎是秒回:“苏老师您好!明天上午10点我们老板周总正好在公司,他特意交代,您来了直接找他就行,我们在公司等您!”

发完消息,苏澈靠在椅背上,看着录音棚里的旧设备,又看了看窗外的阳光,心里满是踏实。华星的橄榄枝虽然诱人,但终究是裹着糖衣的陷阱;而星火传媒,就像一片适合原创生长的土壤,虽然没有参天大树,却能让小苗自由扎根,慢慢长成栋梁。

老林拍了拍他的肩膀,手里拿着刚修好的麦克风:“想通了就好!明天去星火,好好聊,我相信你能找到懂你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