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粉色的力量(1 / 2)

江城大学体育馆的灯光亮如白昼,舞台两侧的LEd屏滚动着“第六届校园歌手大赛复赛”的字样,台下坐满了观众——有各高校的学生,有媒体记者,还有几家音乐公司的星探,比初赛的阶梯教室热闹了不止十倍。苏澈站在后台的幕布后,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吉他弦,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距离复赛开始还有半小时,他刚把优化后的《青花瓷》伴奏导进音响设备——这几天,他用3000声望值里的1000点,兑换了系统的“基础编曲技巧”,在老林的帮助下,给deo加了二胡长音和琵琶点缀,前奏的古筝旋律也调整得更悠扬,比初赛的清唱、之前的deo都要完整。

“苏澈!这里!”

后台入口传来一声清脆的呼喊,苏澈回头,看到林晓正举着一个青色的手幅,挤过人群朝他跑来。她身后跟着四五个中文系的同学,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同样的手幅,手幅上用白色的毛笔字写着“天青色等烟雨”,

“林晓?你们怎么来了?”苏澈惊讶地迎上去。

“我们是来给你应援的!”林晓把手里的手幅递给他看,眼睛亮晶晶的,“上次我发的视频火了之后,好多网友都在问复赛时间,我建了个‘青花瓷粉丝群’,群里有两百多个人,今天来了二十多个,都在台下呢!”

苏澈接过手幅,指尖触到布料上的字迹,心里一阵发烫。他想起在抖乐上看到的评论,想起那些催他发完整版、支持他“别改歌词”的网友,原来这些支持不是虚的,真的有人为了他,特意做了手幅,来现场给他加油。

“谢谢你们……”他喉咙有点发紧,不知道该说什么。

“谢什么呀!我们都是来听《青花瓷》完整版的!”林晓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放心,等会儿你上台,我们肯定给你最响的掌声!对了,还有个小惊喜要给你。”

她说着,从包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青花瓷吊坠,递给苏澈:“这是我昨天在文创店买的,给你当护身符,希望你今天能唱得顺利!”

苏澈接过吊坠,吊坠很小,上面的青花图案很精致,他攥在手里,感觉心里踏实了不少。

“下一个选手,苏澈,参赛曲目《青花瓷》,原创。”

舞台上的报幕声传来,苏澈深吸一口气,把吊坠塞进兜里,抱着吉他,跟着工作人员走上舞台。

聚光灯瞬间打在他身上,台下的欢呼声、掌声扑面而来。他下意识地朝林晓他们的方向看去——观众席的中间位置,二十多个青色的手幅高高举起来,“天青色等烟雨”几个字在灯光下格外显眼,像一片小小的青色海洋。

评委席上,陈曼老师朝他点了点头,眼里带着鼓励;李坤评委则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手里拿着评分笔,不知道在想什么;新增的星探评委们,正低头翻着他的资料,表情里带着几分好奇。

苏澈调整好麦克风,对着台下鞠了一躬,然后示意音响师播放伴奏。

古筝的前奏缓缓响起,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清晰、悠扬,透过体育馆的音响,传遍每个角落。原本还在小声议论的观众,瞬间安静下来,目光都集中在舞台中央。

苏澈闭上眼睛,调动起“基础气息控制”技能,手指拨动吉他弦,开口唱道: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第一句落下,台下的青色手幅轻轻晃动起来。林晓带头小声跟着唱,她身边的同学也跟着附和,声音不大,却像一股暖流,裹着苏澈的歌声,在体育馆里流淌。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苏澈的声音比初赛时更稳了,“基础编曲技巧”让他对旋律的把控更精准,吉他的指弹和伴奏里的琵琶、二胡完美融合,“心事我了然”的“然”字拖长音时,台下的掌声轻轻响了起来——不是热烈的欢呼,是带着共鸣的、安静的掌声,怕打断这细腻的意境。

评委席上,李坤的笔停住了。他皱着眉,身体微微前倾,耳朵凑近麦克风——他不得不承认,加了伴奏的《青花瓷》,比初赛的清唱更有感染力,“檀香”“宣纸”这些之前觉得“晦涩”的词,在旋律的包裹下,突然有了画面感,像在看一幅慢慢展开的古画。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副歌响起时,苏澈的声音微微上扬,伴奏里的二胡长音恰到好处地加入,带着几分淡淡的怅然。台下的青色手幅举得更高了,林晓他们跟着唱起来,声音越来越大,渐渐有其他观众也跟着小声哼唱——虽然很多人记不全歌词,但“天青色等烟雨”这一句,几乎所有人都跟着唱了出来。

星探评委们互相看了一眼,眼里闪过惊讶。他们来之前,以为这次复赛还是和往年一样,全是翻唱口水歌的选手,没想到会听到这样一首有底蕴的原创。其中一个戴眼镜的星探,赶紧在苏澈的资料上画了个圈,旁边写着“重点关注”。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