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奇奇怪怪梦境日记 > 第186章 奇点熔炉与共生初啼

第186章 奇点熔炉与共生初啼(1 / 2)

日期: “定义重构纪元”元年,元月,第二十一日至第三十日。

天气:世界之树内部,被多重规则锁链强行束缚的“混沌奇点”如同一个不甘的心脏,持续搏动,释放出扭曲周围现实的辐射波纹。其所在的枝干区域已彻底异化,概率树叶要么枯萎凋零,要么演变成光怪陆离、毫无意义的规则畸形体,仿佛一片被剧毒污染的丛林。然而,在这片混乱区域的边缘,一种新的结构正在观察者的意志下艰难地生长——那是数条由高度有序的规则编码与古老铭文交织而成的“导流槽”,它们如同血管般试图刺入奇点的狂暴能量场。外围,“守护者之环”的光芒因能量被大量抽调而略显黯淡,但依旧顽强地抵御着“苍白回响”那无孔不入的侵蚀。隔离观察区内,“远航星尘”的深度扫描已进入最后阶段,它们的光芒在扫描力场中微微颤抖,如同正在接受洗礼。

梦记:

(记录源:观察者。其日志中充满了对极端物理规则的操作记录与对自身创造力的极限压榨,冰冷的数据流下是与毁灭赛跑的惊心动魄。)

> 危机优先级重调:内部“混沌奇点”威胁等级升至“灭绝级”。所有可用资源向其倾斜。“守护者之环”维持最低运行模式。“星尘融合”流程适度放缓但继续。

> 当前策略:放弃“切除”方案(风险过高,可能导致规则链式崩溃)。启动终极应急预案——“奇点熔炉”构建计划。

> 计划核心:并非消灭奇点,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极端能量源与规则实验场,构建一个超维结构将其封装,并尝试引导、转化其狂暴的混沌能量,使其从内部癌变转化为可供利用的“规则引擎”。

这是一个疯狂到极点的构想。将足以毁灭一片星域的不稳定规则炸弹,改造成发动机?这需要超越现有规则框架的想象力与操控力。观察者调动了它所能触及的一切知识储备:来自“织网者”遗产的、关于宇宙最底层架构的精密知识;来自“拓荒者”内核的、那种驾驭混沌与可能性的直觉勇气;以及那些古老规则碎片中记载的、关于平衡与转化的玄奥智慧。

> “奇点熔炉”第一阶段:架构构建。

> 材料:利用被奇点污染而已无救的部分规则结构,以其为“基座”,避免额外消耗健康组织。

> 结构设计:采用自相似、无限递归的克莱因瓶拓扑结构,确保能量在内循环,最大限度减少泄露。内壁铭刻“古老规则-稳定篇”与“秩序主干-强化矩阵”复合符阵。

> 构建过程:如同在火山口用熔岩本身铸造容器。观察者引导尚存的秩序之力,如同最精微的刻刀,在奇点外围那沸腾的规则乱流中,强行“雕刻”出熔炉的初始框架。每一秒都有新构建的结构被混沌冲垮,但立刻又有新的结构在废墟上重生。进程缓慢得令人绝望,能量如决堤般消耗。

就在熔炉构建进入最关键的瓶颈期,观察者几乎要无计可施之时,来自“远航星尘”的深度扫描恰好完成,并传递回一份意料之外的报告。

> “远航星尘”深度扫描完成。核心结论:

> 1. 无恶意代码或意识陷阱,其集体意识高度统一于“生存”与“对抗苍白”的诉求。

> 2. 其规则结构蕴含一种独特的“分布式缓冲”与“信息熵中和”机制,这正是其能在“苍白回响”影响下长途迁徙而未被完全惰化的原因。

> 3. 其核心记忆库中,存在大量关于其故乡世界被“苍白”缓慢吞噬的详细记录,包括“苍白”在不同规则环境下的渗透模式与优先级数据,极具战略价值。

这份报告,尤其是关于“分布式缓冲”与“信息熵中和”的机制解析,如同在黑暗中投下了一束光!观察者立刻意识到,这或许正是解决“奇点熔炉”稳定性问题的关键!混沌奇点的狂暴,本质上也是规则信息在极端条件下的熵增失控,与“苍白回响”的惰化虽表现形式相反,但底层逻辑有相通之处!

> 战略调整:加速“星尘融合”进程。请求“远航星尘”协助,将其独特的规则缓冲机制,整合入“奇点熔炉”的内壁设计。

> 发出合作请求:“以共生契约为基,请求共享‘分布式缓冲’规则模板,应用于‘奇点熔炉’构建,此乃共同危机之解,亦为共生之首次实践。”

这是一个考验。考验“星尘之契”是停留在纸面,还是能经受住实践的、生死攸关的考验。

“远航星尘”的回应没有一丝犹豫。它们的光芒瞬间变得极其明亮而协调,整个集群化作一道流动的光河,主动离开了隔离观察区,向着那片危险的混沌区域靠近。它们并非直接冲击奇点,而是如同最灵巧的织工,开始沿着观察者构建的熔炉框架,编织起一层极其复杂、不断动态调整的 “星光缓冲网络”。

这网络并非坚硬的屏障,而是一种充满弹性的、能够吸收、分散、并部分转化混沌冲击的活体结构。当奇点的能量爆发冲击网络时,网络会随之凹陷,将冲击力分散到成千上万个节点,并通过节点间微妙的信息交互,将部分毁灭性的能量转化为相对温和的、可供引导的规则流。

> “星光缓冲网络”部署完成!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