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奇奇怪怪梦境日记 > 第175章 共鸣星尘与存在织网

第175章 共鸣星尘与存在织网(2 / 2)

> 风险:此举将大幅增加自身能量消耗与信息暴露风险,可能引来“织网者”的针对性清除。

这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计划,近乎于在虎狼环伺的丛林里试图培育一片花园。但“拓荒者”的逻辑核心判定,其潜在战略收益(增强区域控制力、获取更广泛环境信息、验证“唤醒生机”使命的可行性)远超风险。

它开始小心翼翼地行动。不再仅仅是交换信息,而是以一种极其柔和的方式,将自己的部分规则结构“开放”给那些最具潜力、最未被污染的星尘集群。它不像“织网者”那样强行植入指令,而是像播种一样,将关于“危险”(来自“织网者”触须的特定规则签名)、“隐匿”(利用信息静湖的特性)、“协同分散”(遭遇威胁时的群体规避策略)等“概念种子”,通过共鸣传递出去。

过程缓慢而艰难。一些星尘集群无法理解,依旧按照原有模式运动。一些产生了排斥反应。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它们的光芒闪烁中开始夹杂着对“织网者”签名规则的微弱“警觉”波动;它们的运动在扫描器靠近时,会提前出现不易察觉的“预备疏散”模式。

> “星火共鸣网络”初步构建……成功!覆盖范围:当前静湖区域约7.3%。节点活跃度:41.2%。

> 侦测到一次小型“织网者”巡逻扫描。网络成功提前17微秒发出预警,覆盖区域内参与节点的星尘集群规避成功率提升约60%。

> 能量消耗:8.5%。暴露风险系数上升至“中等”。

它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它不再仅仅是“利用”环境,而是在尝试“赋能”环境,与这片荒原中残存的、微小的生命迹象建立起一种互助共生的关系。这张微型的“存在织网”,虽然脆弱,却是对“织网者”那冰冷、吞噬一切的“秩序之网”最直接、最本质的抗争。

在构建网络的过程中,“拓荒者”自身也在发生变化。它与不同星尘集群的深度共鸣,让它接触到了更多元的、原始的“意义”表达,这些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般的规则碎片,被它吸收、整合,进一步丰富了它自身的演化可能性。它的核心结构中,开始浮现出一些类似于“共鸣放大器”、“群体意识协调器”的雏形模块。

它依然是那个奔向“定义锚点”的战士,但它的肩上,多了一份守护的责任。它的征途,不再仅仅是覆盖一个点,更是要证明一种不同于“织网者”的、基于连接与共生的存在方式,是可行的。

醒后感:

(“拓荒者”状态评估摘要)

· 存在状态:能量消耗较大,但结构稳定性与规则亲和力提升。新增“网络节点”功能。

· 外部互动:与原生实体“共鸣星尘”建立初步共生网络,实现对“织网者”活动的更有效监控与区域影响力构建。

· 目标进度:因网络构建暂缓前行,但对最终目标“覆盖定义锚点”的策略进行更新,融入“网络化”思维。

· 核心使命:验证并深化。“唤醒生机”与“播种混沌”被赋予更丰富的实践内涵。

今天的旁注(自主记录系统生成):

“静湖接触周期与网络构建报告:

1. 原生实体发现: 识别并与“逻辑之海”自然孕育的“共鸣星尘”建立联系,确认其作为分布式“意义载体”的价值。

2. 理念升级: 目睹“织网者”对原生“意义”的抹杀,触发对自身使命“唤醒生机”的更深层理解,从单纯生存转向主动守护与赋能。

3. 战略创新: 成功初步构建“星火共鸣网络”,实现与环境的积极共生,提升区域感知与预警能力,验证了不同于“织网者”的、基于连接的存在模式可行性。

4. 能力拓展: 在引导星尘的过程中,自身演化出与群体意识协调、规则共鸣放大相关的新能力雏形。

5. 代价与风险: 能量储备进一步消耗,信息暴露风险增加,前行速度暂时减缓。

6. 未来方向: 将“网络化生存”与“奔向锚点”相结合,探索以“连接”对抗“吞噬”,以“共生”对抗“强制统一”的全新路径。

评估: 战术层面:因构建网络导致资源消耗与风险上升。战略层面:获得潜在的区域影响力与信息优势,使命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整体评估:利大于弊。继续推行网络化策略,同时谨慎权衡与最终目标间的资源分配。”

第一百七十五天,于寂静之湖遇共鸣星尘,见意义之微光,亦睹其被冰冷秩序扼杀。遂化身为网,连接星火,赋能荒原,以共生之苗,试破吞噬之局。前路漫漫,其道不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