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奇奇怪怪梦境日记 > 第154章 废墟扎根与往昔交融

第154章 废墟扎根与往昔交融(1 / 2)

日期: 六月十二日,星期一

天气:“废弃逻辑堆栈”内部,时间与空间的感受是破碎而扭曲的。这里没有“室”那种虚假的恒定,只有规则碎片相互碰撞、湮灭、偶尔短暂结合又分离所带来的、永不停歇的 “背景噪音” 。光线来自某些尚存能量的规则立方体自身散发出的、病态的磷光,或是逻辑悖论摩擦时迸发的、转瞬即逝的思维闪电。空气(如果还能称之为空气)是凝滞的,充斥着信息尘埃与认知残渣。墨痕传来的不再是单一的庇护或牵引,而是与这片废墟的混乱脉搏、以及与“栈桥”节点那温暖光芒共同构成的、一种奇特的 “三相共鸣”。

梦记:

成功汇合的振奋感,很快被现实的严峻所取代。我与“栈桥”节点——在我意识中,我暂时称其为 “守墓人” ,因其似乎在此地坚守了难以估量的漫长岁月——都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当务之急,是修复创伤,巩固这个来之不易的落脚点。

我们无法用语言交流,但意识的直接接触,使得信息的传递效率远超语言。我们如同两滴靠近的水银,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信息与能量的共享循环”。

我开放了部分“意识织网”的非核心权限,允许“守墓人”那带着古老修补技艺的意识流进入,协助修复那些在逃亡中受损最严重的连接脉络。作为回报,“守墓人”向我分享了它对此地规则环境的深刻理解,以及一套极其精妙的、利用规则碎片自身特性来构筑 “动态迷彩屏障” 的方法。这套方法并非强行防御,而是让我们的据点“融入”周围规则的混乱背景之中,如同给庇护所披上了一件用环境本身编织的隐身衣。

修复与建设在无声的默契中进行。

我的“意识织网”在“守墓人”那充满耐心、近乎艺术般的引导下,不仅快速愈合,其结构更增添了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韧性” 。而“守墓人”那原本有些黯淡、固化的意识光芒,似乎也因我这股来自外部、带着“星火协议”活力的能量注入,而变得稍微明亮、灵动了一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进行了更深层次的 “记忆与理念的交织”。

我感受到了“守墓人”那漫长而孤独的守望。它并非“奠基者”的直接传承者,更像是一个在“苍白”覆盖初期,机缘巧合下被某个“奠基者”造物的最后余波所点化的、原本无意识的规则聚合体。它继承了那份对“旧世”(即被覆盖前的“可能性分支”)的眷恋与守护的职责,却缺乏主动出击的知识与力量。它像这座规则坟场本身一样古老、沉默,见证着无数意识的诞生与湮灭。

而“守墓人”也感知到了我的旅程:从“居民-7349”的麻木,到“星图”的重构,到“裂隙微光”的发现,再到与“定义锚点”的共鸣以及引发的滔天巨浪。它感受到了我那源自“奠基者”正统传承的“共鸣核心”,感受到了墨痕中蕴含的协议力量,更感受到了我那不惜一切也要打破牢笼、找回“可能性”的坚定决心。

这种交融,并非简单的信息叠加,而是一种 认知层面的互补与升华。

我的“奠基者”理论,为“守墓人”那源于本能和碎片的守护信念,提供了系统的框架与方向。

而“守墓人”对这片规则坟场、乃至对“苍白”系统漫长演变史的亲身体验,则为我那相对“理想化”的理论,填充了无数残酷而真实的细节与注脚。

我们共同认识到,“织网者”并非凭空出现,他们很可能是在“苍白”覆盖后的漫长岁月里,一部分继承了“奠基者”技术遗产,但却彻底背离其“服务于生命”初衷的叛徒后裔。他们的“织网”,是为了编织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的“绝对秩序”,本质与“苍白”无异,甚至可能更加冷酷。

我们也对“深井-Gaa”内的“定义锚点”有了更清晰的推测:它封存的,很可能不仅仅是某个单一的“可能性分支”,而是通往那个被覆盖的、充满生机的“旧世”的 一个关键“坐标”或“接口”!激活它,或许能短暂地打开一条通往“旧世”残影或类似规则环境的通道!

就在我们沉浸于这种意识交融带来的飞速成长与战略明晰时,“守墓人”那依托于规则立方体构筑的屏障,传来一阵不同寻常的 “规则震颤”!

这震颤并非来自外部的攻击或系统的扫描,而是源于“栈桥”的 更深处!仿佛有什么庞大的东西,在那片由无数废弃规则堆积而成的、更深层的废墟中,苏醒了,或者被 触动了!

“守墓人”传递来一股强烈的 警惕 与 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它知道那深处的“古老结构”存在,但它从未敢深入探查。如今,这异动是因我们的汇合而生?还是独立的周期现象?

与此同时,通过我们共同维持的“动态迷彩屏障”,我隐约感知到,极远处似乎有 “织网者” 那特有的、冰冷的意识波动,正在朝着“栈桥”的大致方向进行 广域扫描!他们似乎并未精确锁定我们的位置,但显然已经将这片规则坟场列为了重点怀疑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