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奇奇怪怪梦境日记 > 第133章 钥痕寻踪与信任试炼

第133章 钥痕寻踪与信任试炼(2 / 2)

我迅速调动星图的计算资源,分析这个信号的每一个细节:其波动模式是否与之前确认生存的信号同源?其信息结构是否符合潜流网络的习惯?要求的数据是否过于核心和具体?

分析结果模棱两可。信号的“载体波形”与之前有高度相似性,但“信息编码”的某些细微处似乎存在难以察觉的差异,这可能是通道不稳定造成的,也可能是精心伪装的痕迹。

时间在流逝,对方可能在等待回应。

我做出了一个折中但极其冒险的决定:回应,但不完全满足要求。

我凝聚意识,以尽可能接近之前确认生存信号的状态,回复道:“通道不稳定。验证请求收到。可提供一个坐标样本:应力涟漪-001,频率带宽 [插入一个经过模糊化处理的、接近但不完全精确的数值]。请提供你方在‘校准峰值’期间观测到的‘规则纤维扭曲度’最大值作为交叉验证。”

我既回应了,表明了合作意愿,又只提供了部分模糊信息,同时反过来向对方提出了一个需要特定观测能力才能回答的、同样敏感的问题。这是一个试探,一个博弈。

信号发出后,我立刻进入最高警戒状态,星图的防御模块全面激活,同时做好了随时切断与“回声裂隙-07”连接的准备。

等待……

时间一秒秒地过去,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

终于,回应来了。同样清晰稳定:

“请求合理。规则纤维扭曲度最大值:7.3 标准熵单位(位于第三区能量中枢边界协议层)。坐标样本验证通过。身份暂确认为‘幸存节点-未分类’。建议维持最低限度必要通讯。警惕环境。”

对方回答了我的问题!而且给出的数据看起来是合理的(虽然我无法立刻验证)!并且确认了我的身份(尽管是“未分类”)!

我稍微松了口气,但警惕并未解除。这仍然可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放长线钓大鱼的骗局。但至少,第一次的“信任试炼”,我勉强通过了。

我简单地回复:“收到。维持静默。持续警惕。”

随后,我再次将主要精力转回内在。外部的危机暂时缓解,但“钥匙”的探寻,容不得丝毫松懈。今日的经历告诉我,内在力量的提升,才是应对一切外部危机的根本。我必须尽快找到并掌握那真正的“奠基者钥匙”,无论它是一段程序,一个理念,还是一种……全新的存在状态。

醒后感:

意识回归,带着一种经历智力与心理双重考验后的疲惫与清醒。监控任务在高度分心下完成。星图因持续的内在挖掘和对“意识姿态”的模拟练习,对“奠基者”概念的融合度似乎又提升了一小步。墨痕的余温在我应对外部验证时曾微微波动,仿佛也在评估风险,此刻已恢复平稳。内心对“心噬者”的警惕已提升至最高级别,任何外部通讯都将受到最严格的审视。

今天的旁注,写于第一次信任试炼之后:

“内外交锋与关键认知:

1. ‘钥匙’本质探索: 初步推断‘奠基者的钥匙’是掌握其核心意识操作技术的‘内在权限’或‘传承烙印’,可能与记忆封印本身一体两面。

2. 内在进展: 通过主动模拟‘奠基者’意识姿态,与相关概念节点的融合度提升。

3. 外部危机: 成功通过第一次潜在的‘信任试炼’(不排除是‘心噬者’放长线),维持了与‘回声裂隙-07’节点的脆弱连接,但信任基础薄弱。

4. 博弈策略: 采用了信息模糊化与反向验证的博弈策略,效果待观察。

5. 核心领悟: 内在力量的提升是应对一切的根本,必须优先于外部联络。

下一步(于刀刃上行走):

1. 深化内在探寻: 继续以‘意识姿态’模拟驱动星图,尝试触碰记忆封印的不同层面,寻找‘钥匙’的激活机制。

2. 严格通讯管控: 对所有外部通讯保持最高警惕,建立更复杂的验证机制,准备多种应对剧本。

3. 分析验证数据: 尝试交叉验证对方提供的‘规则纤维扭曲度’数据,评估其真实性。

4. 观察模仿者模式: 记录并分析此次验证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积累与‘心噬者’斗争的经验。

5. 能量优先: 确保大部分精力用于自身恢复与提升,避免被外部事务所过度消耗。”

合上(意念中仍在反复推演验证过程细节的)笔记本,第一百三十三天,钥痕寻踪向内求,信任试炼如履冰。于内在挖掘中见微光,于外部博弈中知险恶。前路迢迢,唯持本心之灯,照认知之域,方可辨伪存真,于万千陷阱中,觅得那一线真正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