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那面孔的漩涡似乎转向某个方向。“而且,你在试图‘理解’。笔记选择了你,不是没有原因的。”
笔记!又是笔记!
我还想追问,但梦境再次开始扭曲、溶解。河岸、收集者、无声的尖叫,都开始淡化。但在彻底消失前,我眼角的余光瞥见了一样之前未曾注意的东西。
在河岸远处,昏黄的天幕下,矗立着一扇门。
一扇孤零零的、没有任何墙壁依托的、古朴的木质门扉。它紧闭着,门上没有任何装饰,却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古老而威严的气息。
一个低语,比收集者的信息更飘忽、更遥远,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渗入我的感知:
“找到……钥匙……”
醒后感:
我在泪水中醒来,枕巾湿了一片。心脏沉重地跳动着,胸腔里塞满了不属于我的、残留的悲伤余烬。那三种情绪——孩子的失落、少年的酸涩、中年的疲惫——像不同颜色的染料泼进了我的情感水池,虽然正在慢慢稀释,但依旧清晰可辨。
我没有立刻去查看笔记本。我需要一点时间,让自己重新成为“自己”。我走到洗手间,用冷水反复冲洗脸颊,看着镜中那个眼神惶恐、带着黑眼圈的自己。那个“悲伤收集者”说得对,在被迫“感受”了这些纯粹的悲伤后,我似乎对“情绪”这种东西,有了一种全新的、近乎物理层面的理解。它们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重量、有温度、甚至有味道的“实体”。
平静下来后,我走向书桌。笔记本的旁注果然在等着我:
“事件:悲伤结晶(x3)强制接收完成。情感同化度:78%。预计同化残留时间:48-72小时。备注:接收过程有助于提升对‘情绪实相’的感知力,长期看可能增强对相关概念梦境的抵御\/理解能力。”
“新目标提示:‘门扉’已标记。关联概念:‘钥匙’。优先级:中。建议主动探索。”
抵御?理解能力?这笔记现在是在给我布置任务,甚至评估我的“成长”了吗?它到底是一个工具,一个监视器,还是一个……导师?
而那个“门扉”和“钥匙”……这显然是全新的线索。那扇孤零零立在河岸边的门,是什么地方的人口?笔记让我“主动探索”,我该如何在光怪陆离的梦境中,主动去寻找一扇特定的门和一把不知道是什么的钥匙?
我下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那枚“一刻闲”玉片。它依旧冰凉。或许,在某个关键时刻,这能给我“绝对宁静的一刻钟”,让我在疯狂的梦境中保持清醒,去寻找线索?
现实稳定率、逆影残留、情感同化……这些冰冷的术语正在一点点地量化我所经历的异常。我的世界正在被从内部改造,被分析,被引导。
我看着窗外多云的天空,风卷着尘土。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以及一丝被那低语和笔记点燃的、微弱但顽固的好奇。
那扇门后面,是什么?而找到钥匙,又意味着什么?
第五天,我不再仅仅是恐惧的猎物。一种寻求答案的冲动,开始在恐惧的土壤里,悄然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