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唯一的出口。
我用尽全身力气,向着那片色彩的漩涡扑去。
在投入那片炫目光芒的瞬间,一种被撕扯、被分解的剧痛(这是进入梦境后第一次感受到“痛觉”)贯穿了我。与此同时,一个清晰的、非我的念头砸进脑海:
“现实稳定率 98.7%。局部物理法则覆盖尝试失败。‘逆影’概念渗透级别:低。”
醒后感:
我在剧烈的头痛和浑身肌肉的酸胀感中醒来,仿佛真的进行了一场漫长的、高强度的跳跃。窗外雨声淅沥,给房间蒙上一层阴郁的湿气。
我做的第一件事是低头看自己的手——颜色正常,没有灰度。第二件事是用力跺了跺脚——实木地板发出了沉闷而令人安心的响声。声音回来了,颜色回来了。
但恐惧没有走。
我几乎是爬向书桌,解锁抽屉。笔记本还在。我深吸一口气,翻到今天这一页。
关于“逆影之廊”的记录详尽得可怕,甚至包括那些“逆影”带来的碎片化感官描述。而在记录的末尾,依旧是那该死的淡色旁注:
“梦境类型:空间认知扭曲\/规则覆写型。核心概念:‘逆影’(色彩\/感官的实相锚点)。检测到现实稳定率轻微波动(-1.3%),属预期范围内。‘逆影’感知残留预计持续12-36小时。”
现实稳定率?!这东西可以被量化?而且还下降了?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1.3%,但这意味着我的现实,是可以被梦境“覆盖”和“扭曲”的?这次是98.7%,下次呢?
还有那个“逆影感知残留”……
我猛地抬起头,环顾我的客厅。
一切都正常……吗?
我的目光扫过灰色的沙发,在它接触地板的边缘,似乎……有一线极其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钴蓝色光晕,一闪而过。像幻觉。
我看向白色的墙壁,在书架投下的阴影里,那阴影的轮廓边缘,仿佛也渗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温暖橘色。
我用力闭上眼睛,再睁开。那些异色又消失了。
是心理作用?还是笔记所说的“感知残留”已经开始?
头痛一阵阵袭来,不仅是梦醒后的不适,更像是一种用脑过度的疲惫,仿佛我的大脑为了维持那“98.7%的稳定率”,刚刚进行了一场不为人知的艰苦防御战。
我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灰蒙蒙的雨景。世界似乎一如既往,但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我的家,这个我最熟悉的堡垒,在昨夜向我展示了一个隐藏的、基于“逆影”的恐怖维度。而更可怕的是,这种展示,似乎留下了一些“后遗症”。
那本笔记不再仅仅是一本“梦境记录”,它现在更像是一份“现实健康监测报告”,而各项指标,正在开始出现微小的、但确实存在的异常。
稳定率下降,感知残留……我不知道这些意味着什么,但我知道,这一切才刚刚开始。而今晚,等待我的,又将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