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时后,设备的嗡鸣声渐渐减弱。正伟收回手掌,掌心的先天道气几乎耗尽,脸色有些苍白。“能量矿石还剩三成,”他看着设备上的指示灯,“覆盖范围达标,没有出现能量紊乱。”
周彤拿出望远镜,观察着镇上的动静。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异常——有人对着自己的手发呆,有人试着用意念移动桌上的筷子,还有几个年轻人聚在槐树下,兴奋地讨论着刚才的“怪事”。“反应比预想的好,”她放下望远镜,“没有恐慌,没有混乱,大部分人都在自己琢磨。”
阿杰关闭了信号屏蔽,屏幕上跳出磊子发来的消息:“三族那边没动静,放心收网。”他笑着摘下耳机,“《东方红》放了三遍,镇上的人估计以为是广播喇叭修好了。”
接下来的三天,“星火”团队留在落霞镇,悄悄观察觉醒者的反应。老周以“游方郎中”的身份走街串巷,用望气术辨认出哪些人真正觉醒了“气感”;赵虎装作收山货的贩子,和镇上的年轻人搭话,了解他们对“气”的掌控程度;阿杰则黑进镇政府的户籍系统,筛选出没有三族亲属、背景干净的觉醒者。
统计结果令人振奋:落霞镇共586人,其中203人觉醒了“气感”,觉醒率达到34.6%,接近“启蒙波动”设备的理论最大值。更惊喜的是,有10人的气感格外强烈——李木匠能让刨子自动刨木,王寡妇能靠意念发面,张老师的红笔能在纸上留下发光的字迹,还有几个半大孩子,能跑得比镇上的狗还快。
“这十个是好苗子。”周彤将名单递给正伟,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个人的能力和背景,“李木匠为人正直,去年帮被妖族抢了粮食的人家重建房子;王寡妇的丈夫是护林员,三年前为了保护古树被野猪妖打死,她对三族有恨;张老师是镇上唯一的高中生,读过书,脑子活……”
正伟看着名单,指尖在“张老师”的名字上顿了顿:“先接触张老师,他有文化,能帮我们解释‘气感’和‘觉醒’,让其他人更容易接受。”
当晚,周彤找到正在批改作业的张老师。她没有隐瞒,直接拿出“星火”令牌,讲述了人类被三族压迫的历史,以及基因解锁的意义。张老师听完,突然站起来,指着窗外的星空:“我就知道!小时候爷爷说过,咱们人类不是天生的奴隶!”他攥紧拳头,掌心的白气再次亮起,“我加入!不仅我加入,我还要说服其他人!”
有了张老师的帮助,吸纳工作顺利了许多。李木匠听说能对抗妖族,当即放下刨子:“只要能让那些畜生不再害人,我这条老命给你们都行!”王寡妇抹着眼泪,从箱底翻出丈夫留下的柴刀:“我男人没完成的事,我替他完成!”那几个半大孩子更是兴奋得睡不着觉,缠着赵虎要学“飞檐走壁”。
离开落霞镇的那天,清晨的薄雾又笼罩了山谷。10名新成员背着简单的行李,跟着“星火”团队走进山坳。他们中有人放下了刨子,有人锁上了杂货铺,有人告别了讲台,却都带着同样的坚定——要让更多人觉醒,要让落霞镇的光芒,照亮更多被遗忘的角落。
阿杰回头望了一眼镇中心的粮仓,帆布盖着的设备已经被青影的人运走。“等下次来,”他笑着说,“咱们直接在镇广场上启动设备,让三族看看,人类的火种是扑不灭的。”
正伟看着身边新加入的成员,他们的眼神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像极了当初的自己和周彤。落霞镇的测试,不仅验证了“启蒙波动”设备的可靠性,更证明了人类心中从未熄灭的反抗之火。200人的觉醒,10人的加入,看似微小,却像投入湖面的石子,终将激起层层涟漪。
山路上,李木匠哼起了落霞镇的小调,王寡妇帮老周背着药箱,张老师在和阿杰讨论能量波的原理。周彤走到正伟身边,轻声道:“陈博士说,等拿到寒铁,就能造便携式设备了。下一个目标,你想选哪个镇?”
正伟望向远方的群山,那里藏着无数像落霞镇一样的村落。“先不急,”他说,“我们得让这10个人尽快成长起来,他们是‘星火’燎原的第一把柴。”
晨雾中,一行人的身影渐渐远去,只留下落霞镇的炊烟在山谷里袅袅升起。镇上的广播喇叭还在放着《东方红》,只是这次,听着旋律的人们,掌心都悄悄凝聚起微弱的光芒——那是“启蒙波动”留下的印记,是人类觉醒的序章,更是“星火”照亮黑暗的第一缕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