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人皇归 > 第28章 暂居:玄机子的道观

第28章 暂居:玄机子的道观(1 / 2)

秦岭深处的雾气带着松脂的清香,缠绕在玄机子的道袍下摆。他拄着竹杖走在最前面,杖头的仙鹤雕纹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每一步踩在腐叶上,都惊起几片沾着露水的青苔。正伟背着周彤紧随其后,手里的青石板用布裹了三层,却仍能感觉到它在发烫,与周围山林的气息产生着奇妙的共鸣。

“快到了。”玄机子突然停下脚步,转身指着前方被云雾笼罩的山坳,“过了那道‘锁雾崖’,就是我这老道的藏身之处。”

正伟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云雾深处隐约露出一角灰瓦,檐角挂着的铜铃被风吹得轻响,却奇异地传不出太远,仿佛被什么东西挡住了。周彤在他背上轻声道:“是‘聚灵阵’的气息,能收声敛息,连神族的‘天眼’都查不到。”

穿过锁雾崖时,正伟突然觉得眼前一花,仿佛穿过了一层薄薄的水膜。原本弥漫的雾气瞬间散去,一座小巧的道观赫然出现在眼前——青瓦石墙,院门上挂着块褪色的木匾,写着“听风观”三个字,笔锋苍劲,像是用剑刻上去的。道观周围种着几株百年古松,树干上缠着暗绿色的藤蔓,仔细看去,藤蔓的缠绕方式竟是道家的“八卦阵”,每片叶子都朝着特定的方向,隐隐透着灵气。

“进来吧。”玄机子推开虚掩的木门,门轴发出“咿呀”的轻响,惊起几只在门槛上打盹的灰雀。院子里铺着青石板,石缝里长着几丛叫不出名字的草药,散发着清苦的香气。东侧的石台上晒着些泛黄的符纸,西侧的柴房里堆着劈好的松木,整座道观安静得像幅水墨画,却又处处透着生机。

正伟将周彤放在堂屋的竹椅上,才发现堂屋的正中央供奉着一块半人高的石碑,碑上没有字,只有一个模糊的人形轮廓,轮廓周围刻着与青石板相似的符文。玄机子走到石碑前,点燃三炷香,插在香炉里,烟雾袅袅升起,竟顺着碑上的符文缓缓流动,像在勾勒人形的线条。

“这是‘无名碑’,供奉的是上古人族的战士。”玄机子的声音带着几分肃穆,“我玄家世代守护这座道观,也守护着他们的故事。”他转过身,看着正伟和周彤,眼神里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其实,我不是普通的隐世修行者,是上古人族战士的后裔。”

正伟和周彤都愣住了。

“三族分治地球后,人族并没有完全屈服。”玄机子坐在竹椅上,给两人倒了杯热气腾腾的茶,茶水清澈,漂浮着几片翠绿的茶叶,“当年人皇带领残部退入昆仑,临走前留下三支队伍:一支守着祭坛,一支藏着信物,还有一支,就是我们玄家,负责守护遗迹的线索,等待先天道体的觉醒者。”他指了指堂屋的梁柱,“你们看这柱子上的纹路,其实是幅简化的昆仑地图,标注着三族布防的薄弱点。”

正伟凑近一看,果然,梁柱上的木纹看似杂乱,实则暗藏规律,在特定的角度下,能看出雪山、峡谷的轮廓,还有一些用朱砂标出的红点,应该就是玄机子说的布防点。

“这些年,三族一直在找我们这些‘守线人’。”玄机子叹了口气,喝了口茶,“十年前那场山火,就是魔族放的,想把我逼出来。我躲在溶洞里才逃过一劫,却也因此和外界断了联系,直到昨天感应到祭坛的气息,才知道先天道体真的现世了。”

周彤摸着肩膀的伤口,轻声问:“玄爷爷,您知道人皇印具体藏在昆仑哪里吗?家族古籍只说在‘封天碑’下,却没写具体位置。”

“封天碑在昆仑主峰的‘断云崖’,那里是三族布防最严的地方。”玄机子从怀里掏出张泛黄的羊皮纸,铺在桌上,“这是我父亲手绘的地图,上面标着条秘道,能从后山绕到断云崖脚下,不过要穿过‘噬魂谷’——那里是妖族的禁地,据说有能吞噬灵气的藤蔓。”他指着羊皮纸右下角的符号,“这个‘人’形印记,就是开启秘道的钥匙,和你那块青石板上的符文正好吻合。”

正伟看着羊皮纸上的符号,又看了看自己的青石板,果然一模一样。他突然想起在祭坛时脑海中闪过的画面,断云崖上的封天碑在金光中缓缓打开,人皇印悬浮在半空,符文流转,与青石板产生着强烈的共鸣。

“道观里的灵气比外面浓郁三倍,你们正好趁这段时间修炼。”玄机子站起身,领着两人往后院走,“我这后院有口‘灵泉’,泉水能滋养气脉,对先天道体尤其有益。小丫头,你爷爷留给你的那本《周氏剑谱》,是不是卡在‘回风式’了?我这里有他当年抄录的注解,或许能帮你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