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初遇:古玉与故人
江南市的古玩市场藏在老城区的巷弄深处,青石板路被经年累月的脚步磨得发亮。周六的市场格外热闹,挑着担子的小贩吆喝着“老玉镯、旧铜钱”,摊位上摆着的青铜镜蒙着层绿锈,青花瓷瓶的釉色在阳光下泛着贼光。
正伟背着帆布包,按照导师李教授的嘱托,在摊位间穿梭。李教授研究先秦礼制,托他留意有没有带铭文的老玉饰,说是能佐证“周礼源自上古祭祀”的猜想。他蹲在一个摆满玉器的摊位前,指尖划过一堆油光锃亮的玉佩,大多是现代仿品,雕工粗糙,连最基本的包浆都做不自然。
“小伙子,懂行啊?”摊主是个精瘦的老头,叼着烟袋锅,眼睛眯成条缝,“看看这个,刚收来的,绝对老物件。”
老头从木箱底层摸出块巴掌大的玉佩,黑色,质地温润,表面蒙着层厚厚的土沁,隐约能看到上面刻着些歪歪扭扭的纹路。正伟接过玉佩,入手微凉,指尖触到纹路时,莫名觉得有点熟悉——像在哪里见过类似的螺旋状图案,一时又想不起来。
“这上面的字……”正伟对着阳光细看,纹路模糊不清,不像是常见的篆文,倒像某种更古老的符号。
“说不清,老辈传下来的,说是从邙山挖出来的。”老头嘬了口烟,“看你是学生,给个实在价,八千。”
“八千?”正伟皱起眉,“这玉质是和田墨玉没错,但这雕工……”他故意顿了顿,“顶多是民国仿的,两百块,不卖我就走。”他跟着导师跑过几次考古现场,辨伪的本事还是学了点的。
老头脸一沉:“小伙子别胡扯,民国能有这工艺?最少五千,少一分免谈!”
两人正争执不下,一道清冷的女声插了进来:“老板,这块玉佩我看看。”
正伟抬头,看见个穿米色风衣的姑娘站在摊位前,长发束成马尾,脸上架着副细框眼镜,手里拎着个黑色公文包,看着像刚从办公室出来的白领。她接过玉佩,指尖轻轻拂过表面的纹路,镜片后的眼睛微不可察地眯了一下。
“周研究员?稀客啊!”老头立刻换上笑脸,“您也看上这物件了?”
被称作“周研究员”的姑娘没理他,目光落在正伟身上:“你是……江南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她的声音很淡,却带着种让人没法拒绝的气场。
正伟愣了愣:“您认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