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挥了挥手。
白卿先去忙吧。
得到准许后。
白起这才松了口气。
其余诸国情报还算迅捷。
当燕赵两国接连被白起攻灭时。
齐韩楚魏早已严阵以待。
白起的进军速度实在惊人。
即便四国联手布防。
仍跟不上他孤军推进的节奏。
更无人能料到他下一个目标是谁。
楚国大将项燕。
此刻已做好万全准备。
他暗中将少年项羽送出城外。
尽管项羽尚且年幼。
楚国已是风雨飘摇。
连他自己也无法预料灾祸何时降临。
以我军实力,根本无力抗衡白起。
所以项少羽,你必须立刻离开。
待他日时机成熟,再为楚国雪恨。
起初项羽执意不肯独自逃生。
毕竟自幼跟随项燕长大。
楚地少年项少羽虽修为尚浅,却堪称楚国最具天赋的新秀。假以时日,其成就或可超越项氏家主项燕。
项燕轻叹一声,天意难违。他悄然将少羽送出城外,只留下一声低喝:城门处停着辆秦国制式的马车,这是项燕托故交安排的退路。如此安排,可保少羽神不知鬼不觉远离险境。
当杀神白起兵临城下时,项燕神色出奇平静。这份从容不似燕人同生共死的决绝,亦非赵人困兽犹斗的癫狂。在白起眼中,这位楚将的目光,竟是七国将帅中最澄澈又最锐利的。
白起郑重抱拳。他对这位忠义双全的楚国名将心存敬意。项燕不仅武艺超群,更在江湖广结善缘——这些白起皆了然于胸,大秦的情报网向来无孔不入。
寒光出鞘,白起欲与项燕进行最后的武者对决。这是对敌手最大的尊重。
突然间,檐角梁柱间寒芒乍现。数十名持剑武士从四面八方涌出,有人连剑柄都握不稳。白起见状轻叹:若肯归顺大秦,这些人都能成为帝国的栋梁之材。
何必此刻自寻死路。
面对白起的质问,项燕沉默不语。
从项燕游移的目光中,白起已然洞悉一切——项燕身边少了一个重要之人。
来时所见城门外停驻的马车,此刻在白起心中有了答案:那车帘之后,想必正是项少羽。
这些持剑围守的兵卒,不过是拖延时间的弃子。白起在此多耽搁一刻,项少羽便能逃得更远一分。
何必如此决绝?白起轻叹。
项燕忽然朗声大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字字如铁,掷地铮然。
是么?白起唇角微扬,那便让本帅看看,楚人如何亡我大秦。
话音未落,剑光乍起。
项燕的头颅已悄然坠地。
环视四周持刃的楚兵,白起竟生出几分慈悲。自入九洲道场修行以来,他确实比从前多了些平和。
若他们愿弃械投降,他倒不介意网开一面。
当年长平坑杀赵卒的阴影始终萦绕心头。非是心肠变软,只是那些被活埋的将士总在深夜入梦,令他辗转难眠。
即便在这九洲道场,那些亡魂仍不时造访。
噩梦始终缠绕着他,无法摆脱。
此刻他唯一能做的,
便是重返战场,
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
在沙场上为自己书写最终结局。
大秦的统一对他而言至关重要。
这关系着他所承受的折磨是否具有意义!
当大秦完成统一,
那些纠缠不休的亡魂就将化作象征!
大秦的胜利与个人的胜利,
在此刻完美交融!
第二百三十七:大业终成,六国尽灭!
白起余光扫过四周众人。
若愿放下兵器,可饶你们性命。
在他眼中,
这些不过是奉命行事的士卒,
难成气候,
更不足以成为秦国的威胁。
若说秦国真有什么对手,
恐怕只有那个逃亡在外的项少羽了。
他嘴角微扬,
至于是否追捕项少羽,
或是就地格杀,
尚未作出决断。
但眼前这些降卒,
他决定网开一面。
不过寻常百姓罢了,
若无军令在身,
想必也不会持剑相向。
作为秦国大将,
没人比他更懂军令如山的道理。
此起彼伏的弃械声,
让白起卸下防备。
环视四周,
视线所及已无人持械相对。
他伸手取过,
那件要呈给秦王的密函。
白起刚要迈出大殿门槛。
一道银光倏地刺向他后心。
可惜——
若暗算能得手,
杀神之名岂能留到今日?
他脚步未停,
背影消失在殿外阴影中。
身后传来重物坠地闷响。
刺客的尸首惊散满朝文武,
楚王宝座彻底空了。
将缴获的国玺呈予嬴政,
白起马鞭已指向魏国疆土。
残存的诸侯们牙齿打颤,
连合纵抗秦的机会都来不及筹谋——
纵然六国联军齐聚,
也不过是血海再添几层浪。
魏齐韩三国的旌旗,
接连化作咸阳城头的战利品。
嬴政把玩着六方玉玺,
脚下跪着瑟瑟发抖的君王们。
朕即天下!
狂笑震得宫梁簌簌落尘,
白卿要何封赏?
玄甲将军垂眸轻笑,
剑穗在风中晃了晃。
他想要的,
只是走出这座宫门。
回到自己的府邸后,白起向秦王表明心迹:末将愿卸甲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