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1 / 2)

10

屋内纤尘不染,显然每日都有人精心打理。这般广阔的庭院能保持如此整洁,倒让他对道场主人的能耐又添几分钦佩。

此时东方不败正倚着朱漆廊柱,指尖还残留着方才比试时的剑气余韵。三招两式间便让那个新晋的天人境剑客败下阵来,此刻她终于参透了任盈盈他们剑法精进的关窍。

可这份明悟带来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毕竟在这九洲道场,击败个初窥门径的新人实在不值一提。要真正登临绝顶,恐怕还得......她摩挲着腰间的绣花针,眼底闪过一丝暗芒。

还需加倍努力。

她喉头微动,迅速收起手中那柄木剑。

最初持木剑与李白比试时,她并无十足把握。

那木剑陈旧残破,稍加力道便会折断。

可方才较量中,非但木剑完好无损,反将李白的长剑震断!

这令她欣喜若狂。

随手将木剑掷入藏兵阁后,她暗下决心——往后与人交手,定要用这柄木剑。

她立下新目标:在勤修不辍的同时,倒要看看何人能折断此剑!

思及此,东方不败重返九洲书院。

她并未从林飞处获得多少指点,如今一身武艺皆源自书院所学。

九洲书院已成她修习秘术的绝佳之地!

这些秘术甚至无需刻意练习——只需全神贯注循着书中字句参悟。

待彻底领会书中真意,典籍记载的 ** 便尽数掌握。

东方不败嘴角微扬,择了新座潜心阅卷。

此刻她萌生新念:若像邀月那般读尽九洲道场藏书,该当如何?

但她转念一想,自己恐怕没有足够的时间读完这里所有的书籍!

不过无论能读多少,每多读一本,就能多领悟一分书中的奥妙。

在实现心中目标之前,她绝不会离开九洲道场——这是东方不败的决心。

无论是黄蓉还是邀月,都没把东方不败与李白的比试放在心上。对她们而言,这场较量实在太过简单。

邀月全程都没去关注外面的热闹,全神贯注地埋首书卷。而黄蓉在李白落败的瞬间,便带着他匆匆离去,继续忙自己的事了。

除了认真反思武学的东方不败,还有一人全程屏息观战——与李白同来的华佗。

望着东方不败走进九洲书院的背影,华佗几次欲言又止。方才那场对决带给他的震撼实在太大!

这位悬壶济世的神医虽以医术闻名,行走江湖也自有保命绝技。像他这般心性的人物,自然早已踏入天人境界——毕竟若无足够实力,恐怕早被那些疑难杂症患者纠缠至死。

武林中那些身患奇症者,往往越是病症古怪,武功造诣就越高深。寻常百姓不过头疼脑热,哪会得什么稀奇古怪的顽疾?

江湖中人总是深陷武林纷争,要么被人重伤致残,要么遭遇不测。武林中的种种险恶令他深感震撼。若要与这些人周旋,没有真本事傍身,稍有不慎便会招来杀身之祸——纵使华佗再世也难逃厄运。

他原以为自己的武功已臻化境,此刻却对自身实力产生了动摇。方才与李白交手时,分明感觉二人功力不相上下。可在这九洲道场中,李白竟如蝼蚁般被轻易击败!更令人心惊的是,李白手中那柄寒光凛冽的长剑,竟被东方不败那看似腐朽脆弱的木剑一击而碎。他不由得喉头发紧,暗叹江湖传言果然非虚。

虽未亲眼目睹虚竹、小龙女、杨右等人的身手,但仅凭东方不败与李白这一战,便足以窥见九洲道场的深不可测。正沉思间,忽见李白在外悠然踱步,不过他并无意上前搭话。

初至九洲道场的李白,简单收拾完黄蓉安排的住处后,便信步闲游起来——这原是征得过黄蓉同意的。

李白在道场中随意漫步,黄蓉并未阻拦。

他仍对先前与东方不败的交手耿耿于怀。

那一战令他折损一柄宝剑,更震撼于东方不败的实力。

李白心知肚明——黄蓉的武功远胜东方不败。

昨夜虽醉酒,但黄蓉拎起他扔出道场的动作行云流水,毫不费力。

今日与东方不败切磋时,对方虽能断他长剑,可若论真实修为,恐怕仍不及黄蓉。

这仅是他的理性推断。

毕竟眼下这两人,他都难以匹敌。

他踱步沉思,忽见一处气势恢宏的楼阁——藏兵阁。

鎏金牌匾上的三个大字,威严不输门前的九洲道场。

此处陈设极尽奢华,连大唐皇宫与之相比都黯然失色。

李白越看越觉困惑。

如此强盛的势力,为何外界毫无传闻?

按常理,这般武力与排场,早该名震江湖。

可来此之前,他竟打听不到半点消息。

更奇的是,道场外荒无人烟。

若问珷珰山,路人尚能指路。

而九洲道场,却似与世隔绝。

你连方向都辨不清。

更不用说向人打听九洲道场的下落了。

根本无人知晓这个地方。

若非林平之一剑斩尽五岳剑派掌门,

江湖也不会掀起如此波澜。

再加上白己的实力,

与大秦的较量,

才让九洲道场重新进入众人视野。

否则,恐怕没人会记得这个名字。

想到这儿,

李白不禁陷入沉思——

“难道九洲道场是 ** 于此世的另一片天地?”

他被这念头惊到了。

毕竟《桃花源记》早有记载:

有人误入一处与世隔绝的桃源,

那里自成一界,

待他离开后再寻,

却再也找不到踪迹。

若传说为真,

九洲道场的存在便不足为奇。

可他的心仍剧烈跳动——

这绝非寻常桃源,

而是更恢弘、更震撼的所在!

行至藏兵阁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