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袁天罡知晓,也定不会计较。
............
三日光阴转瞬即逝。
眨眼便到了约定之期。
近日,自获悉长孙无忌的讯息后,压在李二心头多日的重担终于卸下。
长安城内一派欢腾景象。
虚竹大师广传佛理,为这座都城平添几分祥和之气。
夜幕降临。
万家灯火将长安城照得如同白昼。
尽显帝国都城的富庶气象。
皇城之巅,悄然出现两道人影。
其中一人气宇轩昂,周身散发着凌厉威势。
另一人素衣翩跹,倾城容颜上凝着寒霜。
正是杨右与武曌二人。
三日之约已至。
先前武曌定下的行动日期,如今两人如约前来。
皇城内禁军林立。
但这些守卫对武曌与杨右而言形同虚设。
二人轻而易举便来到皇宫正殿前。
望着巍峨宫阙,武曌眼中浮现出炽热的光芒。
师妹当真决意如此?
杨右凝视着武曌,再度出言相询。
自入九洲道场修行以来,他早已看淡权势纷争。
此番重返大唐,本为雪恨而来。
然今时不同往日。
若武曌欲登帝位,须得名正言顺。
否则便是大逆不道。
即便诛杀李二,恐难服天下人之心。
九洲修士更不会认同。
此乃杨右最忧心之处——倘若李二当真毙命。
大唐必将陷入动荡!
边关诸将皆手握重兵,失去天子制衡。
难保无人觊觎九五之位。
身为皇室血脉。
杨右深谙其中利害。
武曌轻应一声,目光始终未离大殿。
这些道理她又岂会不知。
箭已离弦,势在必行。
九洲大地。
自九洲道场走出的**皆已声名鹊起。
他们或身负血仇,或有人主动挑衅。
机缘由此而生。
唯独她与众不同。
无人知晓她的来历,她亦无仇敌缠身。
更无人前来寻衅。
名声何来?
思忖再三,唯有延续九洲道场时的凌云壮志。
登临帝位!
恰逢杨右与大唐帝国素有嫌隙。
目标自然锁定大唐!
见武曌颔首,杨右不再多言。
周身泛起奇异光芒,在夜色中分外夺目。
磅礴威压。
瞬间笼罩整座皇城。
惊醒了沉睡中的李二。
杨右来袭,速请虚竹大师!
他猛然睁眼,当即高声疾呼。
这道气息。
他再熟悉不过。
堪称毕生难忘!
自登基以来,此乃最令他蒙羞的气息。
是损及皇家威严的力量。
岂能忘却!
与此同时,宫中众人皆有所感。
无数禁军与高手蜂拥而至。
虚竹亦察觉异动!
太极殿前。
李二身披龙袍,冷眼俯视阶下二人。
身侧立着长孙无忌、袁天罡等大唐重臣。
七千禁军列阵待命。
自杨右一枪诛灭三千禁军后,李二便加强了皇城戒备。
逆贼杨右,竟敢擅闯皇城!
长孙无忌到场后,见杨右身影顿时色变,厉声呵斥。
如今他手握重权,在朝堂上地位尊崇。加之皇城有虚竹坐镇,区区杨右何足挂齿?
杨右淡漠地扫了长孙无忌一眼,神色未改。转而直视李二,冷声道:我说过,会有人来取你性命。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李二面色阴晴不定,目光落在杨右身旁的女子身上,似有所悟,寒声道:你说的就是此女?
堂堂大唐天子,竟要被一介女流所杀?这简直是奇耻大辱!自九洲一统以来,从未有过女帝临朝的先例,难道大唐要开此先河?
正是。
杨右坦然承认。在九洲道场时,武曌醉心权势已是众所周知。李二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必杀之而后快。而武曌既有称帝之心,正好可保大唐不乱。
至于权位之争,他早已看淡。
可笑至极,杨右你真以为今日能取朕性命?
李二怒极反笑,眼中寒芒闪烁。
他心知肚明,杨右既敢闯入皇城,便是存了必杀之心。
即便如此,李二仍觉荒唐可笑。虚竹何等人物?当年打得少林封山,威震武林之辈。杨右虽强,终究不过在大唐境内逞威。
比起嵩山少林,大唐又算得了什么?杨右与虚竹相较,胜负不言自明。
自虚竹重创少林后,便归隐于最初修行的寺院。李二动用举国之力,才探得其行踪。费尽周折请来虚竹,他自然胸有成竹。
李二,还有什么招数尽管使出来。
杨右神色淡然。
他不解李二何来自信。若仅凭袁天罡与禁军,根本不足为惧。至于虚竹之事,他亦有所耳闻。
但虚竹与他们师出同门,未必会出手相助。
长孙无忌,虚竹大师何在?
李二沉声问道,面色难看。
他心知肚明,袁天罡曾败于杨右掌下,难堪大用。如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虚竹身上。
启禀陛下,臣已派人去请。
长孙无忌恭敬应答,心中对杨右颇为不满。
先前质问之辱,犹在心头。
杨右压根没搭理他,径直越过他与李二交谈。
这对长孙无忌而言,心中自然涌起一阵不快。
自接手杨右之事后,他在朝中的地位便节节攀升。
放眼大唐,谁不给他几分薄面?
就连李二这几日也对他和颜悦色。
可杨右,一个前朝遗孤,凭什么如此傲慢?
当然,这些念头只在长孙无忌心底翻涌。
当着李二的面,他断不敢说出口。
否则,一顶以下犯上的帽子怕是逃不掉。
李二听罢,神色顿时微妙起来。
他清楚杨右此刻就站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