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2 / 2)

话音未落——

邀月凝眸望去,只见江河翻涌,万剑齐鸣!

滔滔江水化作凛冽寒锋,山川草木皆凝为无形剑刃。天地万物,尽归其掌中剑势。

剑意冲霄,乾坤震颤!

漫天剑影如暴雨倾泻,直斩九霄仙影。

仙光崩碎,云海撕裂!

……

合上书页,邀月眸中惊色未褪。

这《雪中仗剑行》出自林飞之手,可书中剑斩仙神的恣意狂傲……

究竟是杜撰,还是他本心所向?

更令她心惊的是——珷珰张无忌昔年所用“一剑开天门”“一剑仙人跪”等招式,竟与此书如出一辙。

加之张无忌销声匿迹多年……

她蓦然望向九洲书院外,指尖微微发紧。

那个看似毫无内力的书生林飞——

当真只是凡夫俗子?

如果真是这样,林飞又是如何修炼出如此纯粹的武道之心,才能写出这本秘籍?

邀月心中充满疑问。

但她并未立即现身质问林飞,转而查看起其他典籍。

《只手遮天》《吞噬大地》...

邀月眼神一凝,暗下决心今日定要揭开九洲书院的所有秘密。

当邀月返回九洲道场后,

小龙女的事迹已传遍江湖。

就在武林震动之际,大唐境内同样 ** 渐起。

自杨右现身以来,

整个长安城仿佛笼罩在阴云之中。

他曾在唐境连灭数大门阀,

先后击败天人六重的李神通与袁天罡,

在大唐掀起轩然 ** 。

但最令人费解的是,

杨右明明有机会手刃李二却选择收手。

身为大隋皇室后裔,

他本该对大唐恨之入骨,

为何会在最后关头放过唐皇?

更蹊跷的是,

他临走时那句取你性命的自有人在,

简直比直接弑君更令李二寝食难安。

这些日子唐皇时刻提防 ** ,

那句话就像悬在头顶的利剑,

随时可能落下。

长安城内依旧车水马龙,

皇城太极殿前,

李二端坐龙椅,

眉宇间交织着忧虑、惊惧与愤怒。

细看之下,

更能发现他眼底深藏的倦意。

要知道,这可是九五之尊的 ** 。

究竟发生了什么,竟让他沦落至此?

爱卿,可曾查出杨右背后之人?

李二轻按太阳穴,沙哑的嗓音在太极殿内回荡。

说来讽刺。

堂堂天子,竟被前朝余孽逼得如此狼狈。

自大唐开国以来,

何曾有过这般景象?

禀陛下,微臣无能,尚未查明。

殿下群臣分列两侧,为首的长孙无忌躬身出列。

他身形微颤,显然心中忐忑。

自杨右之事后,追查的重任便落在他肩上。

然而无论怎样追查,

始终无法弄清杨右的底细。

他连前朝典籍都翻遍了,

却找不到关于杨右的只言片语。

唯一能确定的是,杨右当年已死。

但这话岂能说出口?

那日杨右分明活生生站在众人面前,

若如实禀报,岂非犯了欺君之罪?

还没查到?爱卿可知朕这些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

李二闻言,语气骤然转冷。

自杨右现身以来,

他连安寝都提心吊胆,夜半常被噩梦惊醒。

用膳时战战兢兢,唯恐饭菜有毒。

朝堂之上端坐龙椅,

却如坐针毡,

浑身不自在。

这般日子,

还不如大唐寻常百姓。

至少百姓不必担心性命之忧,

无须时刻提防暗算。

而他贵为天子,

却连宫门都不敢迈出一步。

长孙无忌长叹一声。

自从接手调查杨右一案以来,他日夜如负千钧重担。天子遇刺,举国震动,武林各派皆在观望。若此事不能查明 ** ,岂不让天下人耻笑?

然而即便动用举国之力,长孙无忌仍未能查出杨右的来历。此人仿佛凭空出现,更令人心惊的是,连那具棺材的打造之处也无从查起。杨右行事之周密可见一斑。想起此人此前的威胁之语,长孙无忌不由得脊背发凉。

众卿家可有良策?李二的目光在长孙无忌身上停留片刻,转而询问群臣。

见长孙无忌束手无策,李二自然不能将全部希望寄托于一人。这关乎身家性命,稍有不慎,多年基业或将毁于一旦,甚至性命堪忧。

当务之急是找出当年收留并传授杨右武功之人或势力,而后举兵剿灭,以此震慑江湖,让杨右明白个人难敌一国。但如今连幕后之人是谁都无从知晓,又该向何处发兵?敌暗我明,正是令李二最为棘手之处。

殿内一时沉寂。片刻后,终于有人出列献策。

**

“陛下,既然查不出杨右背后的势力,不如加强皇城防卫,以防他祸乱朝纲!”

此言一出,朝堂上不少大臣面露轻蔑之色。

杨右武功盖世,一枪横扫三千禁军,连天人九重的李神通也命丧其手。

即便是袁天罡这样的绝顶高手,在他面前也毫无胜算。

要调集多少兵马才能挡住他?

“如何加强?”

李二虽知这提议不切实际,但眼下别无良策,只能抱着一线希望追问。

“杨右虽强,但江湖中未必无人能制住他!”

那位进言的大臣继续说道。

这番话让满朝文武纷纷皱眉。

当初杨右与袁天罡一战,早已震慑众人。

袁天罡是何等人物?那可是能与武林泰斗张叁丰比肩的存在。

连他都败于杨右之手,天下还有谁能与之抗衡?

李二也投来探究的目光。

难道大唐民间还藏着绝世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