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被人嫉妒恨了(2 / 2)

“陈导!陈导请留步!”

“陈导,有第六代导演批评您的电影缺乏艺术性,是暴力动作的堆砌,您对此有何回应?”

“陈导,他们说您的作品只看重商业利益,没有精神内核!”

长枪短炮瞬间伸了过来,嘈杂的提问声此起彼伏。陈诚微微蹙眉,但很快恢复了平静。他示意保镖和助理稍微维持一下秩序,然后从容地走下车,面向记者们站定。他没有丝毫恼怒,反而语气平和,甚至带着一丝谦逊的反问:

“各位记者朋友,早上好。大家的问题我都听到了。首先,我想请教一下,你们提到的这些评价,具体是出自哪一位业界前辈之口呢?我作为一个刚刚进入导演圈不久的后辈,很希望能明确知道是哪位老师对我的作品提出了如此宝贵的意见,也好让我有机会当面请教、学习。”

记者们没想到陈诚会如此心平气和,甚至直接追问批评者的名字,一时都有些语塞。他们互相看了看,有人含糊地回答道:“这个……是圈内几位颇有声望的导演的共同看法……”

他们自然不敢轻易点名道姓,那无异于直接引战,将具体的导演推到风口浪尖,彻底得罪这些在业内盘根错节、有头有脸的人物,这对于他们这些跑口记者来说,并非明智之举。

“哦?连具体的名字都没有吗?”陈诚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疑惑和失望,“那么,各位老师有什么广为人知、深受观众喜爱的代表作吗?或者说,他们的作品,取得了怎样的市场反响和票房成绩呢?”

他顿了顿,不等记者回答,便继续用清晰而沉稳的声音说道:“既然大家问到这里,那我也不妨用事实来说话。我陈诚,入行至今,主导拍摄了三部电影。第一部《恋爱情至上》,是试水之作;第二部《超体》,目前还在全球部分市场上映;第三部《疾速追杀》,即将与国内观众见面。仅仅前两部,截至目前,已经为投资方,为中国的电影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了超过十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请注意,是美元。”

他目光扫过面前的记者,语气依旧平静,但话语中的力量却不容置疑:“我不知道那几位评价我的前辈,他们有哪些作品,取得了怎样的票房成绩?我在这里,可以拍着胸脯说,仅以目前的市场成绩而论,我是中国导演中的票房第一人。这一点,有全球的票房数据为证,我想应该没有争议。”

他稍稍提高音量,回应着关于“内核”的质疑:“有人说我的电影没有精神内核?《恋爱情至上》聚焦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爱情观,探讨现代人的情感生活,这难道不是一种贴近现实的内核?《疾速追杀》讲述一个哥哥不惜一切代价拯救妹妹的故事,其中蕴含的亲情、勇气与牺牲,难道不是普世价值,不是最打动人心的内核吗?”

这时,又有记者追问道:“但他们认为,您的电影没有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缺乏批判精神!”

听到这个问题,陈诚脸上的笑容收敛了,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深吸一口气,掷地有声地回应道:

“反映社会问题?批判现实?我想请问,为什么电影就一定要承担这样的‘重任’?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时代不存在社会问题?都有!但关键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和目的去‘反映’?”

他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质疑:“是不是一定要把我们的伤疤血淋淋地揭开,把一颗被描绘成‘黑色’的心脏掏出来,展示给外人看,然后等着别人施舍般地说一句‘哦,这就是残酷的现实艺术’,再赏给我们一个所谓的国际奖项?如果这就是某些人定义的艺术,那我认为,这恰恰是中国艺术的一种悲哀,是一种陷入了自我否定和盲目迎合的误区!”

他的声音愈发清晰而有力,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为什么我们的艺术不能更多地向往美好?为什么不能歌颂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几十年来艰苦奋斗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什么不能传递希望、勇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电影可以是镜子,照见现实;但同样可以是窗户,让人们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和更光明的未来;它更可以是灯塔,给予在人生大海中航行的人们以温暖和方向!”

“我的电影,或许没有直接去刻画某些人眼中的‘社会问题’,但它为成千上万的观众带来了两个小时酣畅淋漓的娱乐体验,它让全球的观众看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进步,它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探索了一条可行的商业路径,它为我旗下的公司、为我合作的伙伴、为参与项目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和价值!我认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积极的社会价值体现!”

说到这里,他再次看向那位提问的记者,目光坚定:“所以,请不要再跟我讨论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和‘正确的内核’。我的艺术,就是服务于最广大观众的艺术;我的内核,就是传递积极能量、展现商业类型片魅力的内核。市场会证明,观众会选择,时间会检验。至于那些连名字都不敢署的批评,还是留给历史去评判吧。”

说完这番话,陈诚不再停留,在助理和保安的护送下,径直走向大厦门口。留下一群面面相觑、奋笔疾书的记者,以及一段注定会在业内引发更大波澜的“陈诚宣言”。他知道,这场关于电影本质与价值的争论,远未结束,但他已经清晰地亮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他将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商业类型片道路,用票房和观众的口碑,来回应一切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