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刻意使用了更多头腔共鸣,让声音显得缥缈,副歌部分“飞云之下,以为忘了的家”,情感陡然变得深沉,如同飞鸟对巢穴的眷恋,将对故乡与远方的复杂情感,诠释得动人肺腑。
《缘分一道桥》是挑战最大的一首。
张亚东在编曲上融合了磅礴的电子律动与中国大鼓、古筝等传统元素,营造出古今碰撞的听感。陈诚的演唱也需要在流行唱腔与带有戏曲韵味的豪迈之间切换。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开篇他用了偏民族的唱法,声音高亢有力,到了说唱部分“谈爱恨,不能潦草,战鼓敲啊敲”,则瞬间切换到节奏感极强的流行咬字,气息稳定,吐字清晰,将那种“霸气”与“宿命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的中文歌《麻雀》,伴奏回归简约,以温暖的钢琴和尼龙弦吉他为主。
陈诚的嗓音也变得无比温柔,如同冬日里的阳光。
“山隔壁还是山,都有一个伴…”
他唱的是麻雀,献给的是每一个在都市中默默奋斗的普通人。没有炫技,只有真诚的诉说,副歌部分“飞太慢会落单,太快会受伤,日子不就都这样”,那淡淡的鼓励与共情,直击人心。
中文专辑的录制,在陈诚高效、精准且追求极致的状态下,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全部杀青,每一轨干声都达到了母带级品质。
几乎没有任何间歇,陈诚立刻投入到英文专辑的伴奏审听与录制中。英文专辑的伴奏由华纳唱片在北美邀请顶级乐手录制,以确保原汁原味的国际质感。
华纳的金牌制作人麦克·李亲自带着制作文件飞抵北京。在控制室里,他兴奋地展示成果:“陈!你看这首《Bldg Lights》,我们强化了80年代Synth-Pop的感觉,用了大量模拟合成器,绝对复古带感!”
陈诚仔细聆听。华纳团队的专业度无可挑剔,伴奏制作精良,编曲时尚。
然而,在听到《Leaves》的伴奏时,他微微蹙眉。
“麦克,这首《Leaves》的弦乐是否过于宏大了?”陈诚打断道,“这首歌的内核是内敛的寂寥与反思。我需要更简洁、更空灵的感觉,钢琴主线,弦乐淡淡铺底即可。”
麦克·李一愣,随即恍然:“我明白了!是编曲过度了,我立刻联系修改!”
英文专辑的录制,同样展现了陈诚恐怖的语言能力和音乐适应性。他的英语发音纯正,带着一丝迷人的异域风情。
《Bldg Lights》中,他精准捕捉了那种复古未来的迷幻与奔跑感,嗓音在合成器的浪潮中穿梭,充满动感。
《Perfect》里,他化身深情告白者,声音纯净而温暖,真假音转换流畅自然,将爱情的圣洁美好演绎得动人心弦。
《Shape of You》考验的是节奏感和律动,陈诚的演唱松弛而充满魅力,每一个切分音都精准踩点,展现出与中文歌曲截然不同的活力。
《Take Me To Church》则是一次嗓音力量与情感的爆发,他从开始的低沉控诉,到副歌部分近乎嘶吼的呐喊,将歌曲中对信仰、爱情与体制的复杂哲思,表达得充满张力。
《Se?orita》充满了拉丁风情的热烈与暧昧,陈诚的演唱带着恰到好处的慵懒与诱惑,与小样中女声的和声部分交织,火花四溅。
修改后的《Leaves》,伴奏只剩下干净的钢琴和淡淡的弦乐铺底,陈诚用他温暖而治愈的嗓音,轻轻诉说着离别与成长,如同秋日午后的阳光,安静却充满力量。
当《Leaves》的最后一个尾音在收音区里落下,陈诚摘下耳机,长长舒了一口气。连续高强度的录制,让他感到了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巨大的满足感。中英文双专辑共十二首歌的人声录制,在二天的时间内,全部高质量完成。
他走出收音区,控制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所有工作人员都用一种近乎崇拜的目光看着他。
“接下来,”陈诚接过水喝了一口,目光锐利,“混音和母带处理阶段。庄老师,中文专辑您多费心,原则是‘人声为王,情感驱动’。麦克,英文专辑由华纳负责,但我拥有最终审核权。”
两人郑重点头。
“还有,”陈诚的思维已跳跃到下一步,“MV的拍摄必须立刻提上日程。我是导演,我清楚每一首歌需要什么样的画面。”
他脑海中已开始勾勒——《孤勇者》在破败城市中的独角戏;《消愁》于灯火阑珊处的独饮;《Bldg Lights》下霓虹闪烁的午夜街头;《Se?orita》在热情拉丁酒吧的邂逅……
“剧本分镜我来,团队用魅影班底,制片部门立刻开始选址、搭景、联系演员。”他语速飞快,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我要在最短时间内,看到这两张专辑,以最完整、最完美的形态,面向市场!”
众人凛然受命。他们知道,一场由陈诚主导的音乐风暴,即将席卷而来。魅影基地的灯光,再次为新的创作任务,彻夜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