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众人电话祝贺(2 / 2)

电话那头,刘晓丽看着女儿抱着手机,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时而娇嗔,时而欢呼的样子,无奈地摇了摇头。她走过去,轻声提醒:“茜茜,一会儿还有戏要拍,别聊太久了,让你哥也休息一下。”

刘亦菲这才依依不舍地对电话说:“哥,妈妈催我了……你要好好休息哦,不准太累了!等你回来!”

“好,听阿姨的话,好好拍戏。”陈诚柔声答应,“我很快就回去。”

挂断电话,刘晓丽看着女儿依旧红扑扑的小脸,忍不住叹了口气,对身边的助理低声道:“你看他们俩,感情是真好。陈诚这孩子也是,对茜茜是真心实意的宠,跟亲哥没两样。我是真放心。”

助理也笑着附和:“是啊,陈先生对亦菲那是没得说。有这样的哥哥护着,是亦菲的福气。”

刘晓丽欣慰地点点头,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电话那头那个她口中“跟亲哥没两样”的年轻人,此刻正望着洛杉矶的夜色,心里盘算的,却是如何在她女儿成年之后,将这份“兄妹之情”悄无声息地转化为另一种更为亲密的关系。陈诚的“图谋不轨”,隐藏在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恰到好处的界限之下,堪称一场布局长远的耐心“狩猎”。

而这一切,沉浸在兄长宠溺中的刘亦菲尚且懵懂无知,而洞察世事的刘晓丽,这一次也罕见地“看走了眼”。

与此同时,网络的狂欢才刚刚进入高潮。国内的互联网上,陈诚格莱美狂揽五奖的消息如同核弹爆炸,冲击波席卷每一个角落。

各大门户网站的头条用最大号的字体写着:“东方奇迹!陈诚格莱美之夜横扫五奖,创造华人音乐历史!”

社交媒体上,#陈诚格莱美五杀#、#陈诚Viva La Vida#、#陈诚的获奖感言有多秀# 等话题牢牢霸占热搜前几位,后面都跟着一个鲜红的“爆”字。

粉丝们陷入了疯狂的庆祝:

“我哭死了!看着诚哥一次次走上那个舞台,每一次说‘This isg fro a!’,我都热血沸腾!”

“《Viva La Vida》拿下年度歌曲!实至名归!这歌词这格局,吊打好吗!”

“哈哈哈,诚哥是喜剧人吧!调侃摇滚圈,自嘲没词了,他怎么这么好玩!粉了粉了!”

“以前觉得他高冷,现在发现是闷骚!爱了爱了!”

“看到没有!这就是实力!什么国际壁垒,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是纸老虎!”

他的路人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暴涨。以往或许有人觉得他过于低调神秘,但这次格莱美上的强势表现和风趣谈吐,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他的认知——一个有实力、有才华、有格局,还不乏幽默感的超级偶像。

更重要的是,他成功地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注入了无数年轻人心中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在西方主导的流行文化最高殿堂站到顶峰,而且是以一种如此潇洒从容的姿态!”

一些专业的音乐评论人和媒体也纷纷发文深度剖析:

乐评人郝雷在专栏中写道:“陈诚的胜利,不仅仅是几首爆款单曲的胜利,而是音乐审美、制作理念和文化自信的胜利。他的作品巧妙地融合了东西方元素,既有国际化的流行听觉,又不失东方的哲学内核。格莱美认可了他,某种意义上,也是认可了一种新的、更具包容性的音乐可能性。”

《南方娱乐周刊》则发表特评:“从《童话》的柔情到《Viva La Vida》的史诗,陈诚证明了其创作视野的广度。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格莱美的巅峰时刻,他没有迷失在赞誉中,而是清晰地喊出‘这只是开始’。这份定力与野心,或许才是他未来能走得更远的关键。”

所有的赞誉、分析、狂欢,都通过电波和网络,汇聚到比弗利山庄那座安静的别墅里。

陈诚放下终于安静下来的手机,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窗外,洛杉矶的灯火如同铺洒在地上的星河,璀璨,却带着一丝冰冷的距离感。

他成功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站上了世界流行文化的舞台中央。但他心里清楚,格莱美的五座奖杯,既是加冕,也是更高的起点。它们带来的不仅是荣誉,还有更重的责任、更高的期待,以及更复杂的局面。

华纳兄弟的热情会更加高涨,合作邀约会雪片般飞来,但觊觎和挑剔的目光也会更多。国内的市场会将他捧上神坛,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古训他从未忘记。

这一次,陈诚在格莱美之夜连获五座大奖,是给了香港娱乐圈的某些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其实,香港的某一些娱乐圈的人,他们根本就不懂陈晨这个人,可以这样说,陈诚从来就没有在乎国内外的奖项,能拿固然是好事,不能拿也无所谓,这就是一个重生者的底气所在。

他从生而来的意义,就是要带着他心爱的人,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看尽世间的一切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