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2003年末,北京城笼罩在一片辞旧迎新的氛围中。冯小刚坐在工作室里,盯着手中的票房报表,眉头紧锁。他那部被寄予厚望的贺岁片,预计最终票房只能停留在四千多万,这与陈诚那部已经在国内掀起观影狂潮、预计总票房将突破1.7亿人民币的电影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怎么可能?"冯小刚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他想起第一次见到陈诚时的情景,那时这个年轻人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新人,谁能想到短短时间内就能取得如此成就。
与此同时,在华谊兄弟的办公室里,王中军和王中磊两兄弟正对坐饮酒,气氛沉闷。
"当初要是投了那部电影,现在至少能分一个亿。"王中军叹了口气,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王中磊苦笑着摇头:"谁说不是呢?当时觉得风险太大,谁能想到一部小成本电影能有这样的票房奇迹。"
就在这时,陈诚正在北京饭店的一个包间里,与一众电影界的大佬们聚餐。金碧辉煌的包间内,圆桌上摆满了精致的菜肴,但众人的注意力显然不在美食上。
"陈诚啊,你说我这电影为什么在南方就是卖不动呢?"冯小刚终于忍不住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困惑和不甘。
陈诚放下筷子,认真思考了一下:"冯导,恕我直言,您的电影中的笑点和梗大多带有浓郁的北方特色。南方观众对这类幽默的接受度可能没那么高。"
他顿了顿,继续解释道:"这就好比南方的幽默到了北方也会水土不服一样。要想实现全国通杀,恐怕要尽量避免区域性的笑点,让幽默更加通用化。"
冯小刚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举起酒杯:"有道理,来,喝酒!"
坐在一旁的姜文插话道:"你们这还算好的,我这才叫惨。还得再打磨一年剧本,眼看着你们一个个都在大展拳脚。"
陈诚转向姜文,诚恳地说:"姜导,打磨剧本不是坏事。您想想,如果能用这一年时间把剧本打磨得更加精致,到时候一鸣惊人,岂不是更好?"
姜文叹了口气:"理是这么个理,但是看你这部电影的票房,我这心里不是滋味啊。你这电影投资才一千万,现在光东南亚票房就可能达到两亿美元,这投资回报率也太惊人了。"
陈诚谦虚地摆摆手:"运气好而已,主要还是团队配合得好。"
这番话让在场的韩三平更加懊悔。作为中影集团的掌门人,他曾经有机会投资陈诚的电影,最终却因为犹豫而错失良机。现在看着这部电影在全球市场上势如破竹,他恨不得时光能够倒流。
“以后说什么也不能再错过陈诚的项目了。”韩三平暗自下定决心。
酒过三巡,话题渐渐转向了即将到来的春节。
叶大鹰说:“今年我得回广东五华老家过年,再不回去老爷子该发火了。”
陈诚闻言眼睛一亮:“我也要回江西老家过年,要是不回去啊,估计我爷爷要生我一年的气,老人家是希望我们每一年回去给他汇报一下,一年我们的近况,看看有什么需要他提点我们的?”
“你家还有这事啊?!”叶大鹰高兴地说,“对了,你们公司什么时候放假?”
陈诚想了想:“今年让大家早点休息吧。反正现在主要就是在等票房结算,其他事情年后再说。明年估计就没这么轻松了。”
韩三平关切地问:“陈诚,我看你最近布局很广啊,是有什么大计划吗?”
陈诚放下酒杯,正色道:“确实有些想法。我觉得要想在影视行业立足,必须打通全产业链。现在的影视行业看起来红火,但实际上很多环节都很脆弱。”
他继续解释道:“就拿演员片酬来说,现在确实不高。但是我们这种单靠票房赚钱的模式,抵御风险的能力太差了,欧美国家,他们是靠多版权,多种渠道收回成本的,就哪怕这部电影亏了。但他从别的地方都可以赚回来,所以啊,我们也要开发多渠道的收入。
现在就拉我这部电影来说,虽然开始各个影视演员票房都不就是片酬都不高,但是电影大卖后,是不是该给各位主创团队的人多派发红包呢?是吧,那大家都应该知道,肯定是要发的嘛,但是我要说的是,那我如果是发了高价格,请演员过来给我演这部电影,我亏了本,人家会不会把会不会把那个片酬还回来?不会吧?其实我们把那个片酬一谈好了以后,就说明我们这个交易已经在完成过程当中。电影票房我赚了钱,情义,这是情义,我不发红包,那也是理所应当,但是我们这个社会,如果我赚了钱,真不发红包,那以后那就大家都说这个老板太太不是个东西了,什么话都有了
我已经准备给所有主创人员发红包。毕竟电影赚了钱,不能亏待了出力的人。”
韩三平赞同地点头:“在我们这个行业是没有办法的,你赚了钱了,你不派发一点红包,这是说不过去的,让大家享受到这部电影成功带来的利益嘛
这个做法很对,只有让大家都能分享到成功,这个行业才能良性发展。”
“这个我也倒承认,对啊,我们才要多开发渠道出来,为我们创创收益啊,不然的话,单靠票房,那这个抵御风险能力,那真的是太差了”陈诚话锋一转,“不过明年的话,我的重心应该是要放到别的地方了,电影的话,我明年的话,估计会交给陈国富全权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