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笑着走进去,被满屋的书香包围。
“听说你的新片子玩得很大?科幻?还要全球取景?”王宏卫摘下老花镜,兴致勃勃地问,眼神里充满了求知欲和纯粹的对电影的热爱,与他的年龄全然不符。
“是啊,王教授。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摸着石头过河。”陈诚在他对面的旧沙发上坐下。
“好!年轻人就得有这股子冲劲!”王宏卫一拍大腿,“别怕失败!电影艺术就是在不断突破中前进的。你之前跟我讨论的那些关于视觉语言、关于‘认知可视化’的想法,我就觉得很有意思!有什么需要我这老头子帮忙的,尽管开口!别的不敢说,理论支持和一些老关系,还是能顶点用的。”
陈诚心中感动。王宏卫教授就是这样,对电影有着赤子之心,对肯钻研的晚辈不遗余力地提携。他又和王教授探讨了一些《超体》中涉及到的、关于时间、空间感知的哲学和艺术表现问题,老爷子引经据典,思维活跃,给了陈诚不少启发。
从王宏卫教授那里出来,已是傍晚。陈诚走在熟悉的校园林荫道上,夕阳透过稀疏的梧桐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他刻意放慢了脚步,感受着这份久违的宁静与书卷气。
没走多远,就碰见了几个熟悉的身影——周扬、王嘉、李丹妮和江一燕正有说有笑地从图书馆方向走来。她们看到陈诚,也都是一脸惊喜。
“呀!陈大导演!稀客呀!”周扬性格爽朗,率先开口调侃。
“回学校也不提前说一声,把我们这些老同学都忘了吧?”王嘉笑着附和。
李丹妮和江一燕也笑着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起《超体》拍摄是不是很辛苦,好奇怀柔基地到底什么样。
陈诚笑着应对,气氛轻松愉快。他们都是一个班的同学,关系亲近,之前拍摄《真爱至上》时更是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真爱》马上要开始宣传了,我们都有点紧张呢。”江一燕轻声说。
“放心,片子很好,你们演得更好,到时候就等着接受观众的喜爱吧。”陈诚给她们打气,“等忙完《超体》的外景,回来给你们庆功。”
聊了一会儿,姑娘们还要去排练小品,便笑着与陈诚道别。
看着她们青春洋溢的背影,陈诚笑了笑,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亚文?我,陈诚。……对,回学校了。叫上芳生、罗晋,晚上老地方吃烧烤,我请客,聚一聚。”
电话那头传来朱亚文爽快的声音:“没问题诚哥!马上到位!不见不散!”
晚上,烧烤摊烟雾缭绕,人声鼎沸。陈诚到的时候,芦芳生、朱亚文、罗晋三个室友已经在了,啤酒和烤串摆了一桌。
“诚哥!大导演!请受小弟一拜!”朱亚文搞怪地作揖,引得众人发笑。
“滚蛋!”陈诚笑骂着坐下,拿起一串肉筋就啃,“还是这味儿正。”
几个月不见,室友们似乎没什么太大变化,依旧是在校学生的模样,谈论着课堂上的趣事、哪个老师又布置了变态作业、对未来的憧憬和迷茫。他们默契地没有过多追问陈诚剧组里的事情,只是好奇地问了问怀柔基地是不是真的很高级,科幻片怎么拍之类的。
陈诚也很享受这种轻松的氛围,仿佛回到了那段单纯为作业和表演片段绞尽脑汁的时光。他知道,他们参演的《真爱至上》已经完成后期,即将进入宣传期,便关心了一下他们的感受。
“有点紧张,又有点期待。”芦芳生比较沉稳,实话实说。
“诚哥,到时候要是我们演技被吐槽了,你这导演面子往哪搁?”罗晋半开玩笑地说。
“放心,片子我看过,你们演得都很出彩,没问题。”陈诚给他们打气,“等宣传跑起来,有得你们忙呢,准备好当明星吧。”
几人吃着烤串,喝着啤酒,聊着过去和未来,笑声不断。陈诚看着这些曾经朝夕相处的兄弟——芦芳生、朱亚文、罗晋,心中有些感慨。他的步伐太快,注定会与很多人拉开距离,但这份同窗之谊,依然是他在这个喧嚣世界里一个温暖的锚点。《真爱至上》是他们共同奋斗的结晶,这份情谊,比任何票房成绩都更珍贵。
休整的一周转眼即逝。陈诚处理了一些公司积压的文件,与陈国富敲定了《真爱至上》后续宣传的一些细节,也好好休息了一下,补充了睡眠。
出发前夜,他再次检查了小e整理的海外拍摄行程和注意事项。巴黎的卢浮宫、塞纳河畔;伦敦的泰晤士河、千年桥;香港熟悉的街巷、码头……这些实景地将与怀柔拍摄的绿幕素材无缝结合,共同构建《超体》那个既真实又超现实的世界。
他站在公寓的窗前,望着远方。基地内的“创造”暂告段落,接下来,是去往更广阔的世界“捕捉”与“融合”。短暂的休憩与回归,仿佛是一次充电,让他更加明确了前行的方向。带着师友的嘱托与同窗的情谊,他将再次出发,将脑海中的影像,一步步变为席卷全球的视觉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