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平稳降落在洛杉矶国际机场,陈诚刚走出航站楼,便看见街边等候的维特·布什。他笑着迎上去,两人结结实实地拥抱了一下——此刻的维特格外随和,在他的商业逻辑里,能带着自己赚钱的,都是值得交心的伙伴。
一上车,维特就眉飞色舞地夸赞起《电锯惊魂》:“这绝对是部能引爆市场的佳作,我们这次稳赚不赔!”对这位精明商人而言,电影的艺术性从不是首要考量,能盈利的就是好项目,否则便一文不值。正是这种极致务实的价值观,推着他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张,隐隐有问鼎行业巅峰的势头。
车上聊起公司事务,陈诚顺势提出请求:“维特,能不能帮我通过你的渠道,采购一批顶级电影特效设备?”维特毫不犹豫应下——这类专业器材不在出口管制清单内,加之当下中美关系正处蜜月期,操作起来毫无障碍。
车子很快抵达比弗利山庄酒店,维特早已为他订好顶层套房。陈诚道谢后邀请他进去坐坐,维特却摆了摆手:“你长途飞行肯定累了,先好好休息。明天我再为你接风洗尘。”
办理入住后,陈诚看了眼时间——当地晚上8点。他算着时差,等到北京时间早上8点,准时拨通了刘亦菲的电话。
“到洛杉矶啦?”听筒里传来她清脆的声音。
“总算到了,飞这么久,骨头都快散了。”陈诚揉了揉眉心。
“那还不简单?”刘亦菲带着调侃,“陈老板直接买架私人飞机啊!定制张大床,想睡就睡,机上娱乐随便看,多舒服。”
“嗯,说得对,等过几年条件够了,确实可以考虑。”
“啊?你还当真了?我开玩笑的!”
“你以为我在说笑?”
“我就是随口一说,你现在买得起吗?”
“现在差一点,但以后肯定行。我不是一直在赚钱吗?你好好拍我给你准备的大女主戏,说不定这部的利润,就够我买飞机了。”
“好好好,你说了算!导演组催我了,我先去开工。”
“去吧,注意休息。”
挂了电话,陈诚直奔“好奇猫影业”。公司人员已基本配齐,只有发行部门还在逐步搭建——眼下电影项目尚未落地,组建庞大发行团队为时过早,这一点温子仁看得透彻。他主张现阶段集中精力打磨制作团队:若是现在大张旗鼓搞发行,不仅用处不大,还可能惹得好莱坞几大巨头不满,得不偿失。
与其树敌,不如以独立电影模式运作,专注产出优质内容,再寻求合作、利益共享。这个策略与唐纳德不谋而合,陈诚也深表赞同:吃独食走不长远,没必要把场面搞僵。他来美国投资影业,本质是想提前占位,把未来爆火的美国电影项目“薅”一遍,看看这番操作后,美国电影业是否还会像记忆中那样蓬勃。
三人在公司巡视一圈,最后在办公室观看《电锯惊魂》粗剪样片。这次资金充足,影片的剧情、画面、服化道都远超前世水准——800万美元的成本虽比前作翻了一倍多,但效果提升显着。看完片,陈诚大力赞扬温子仁,敲定上映事宜,并强调宣传工作以他为主导。
接着讨论第二个项目:与迪士尼合作的海盗题材电影。尽管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为迪士尼乐园做嫁衣,但对方愿意合作已是成功。迪士尼给出方案:好奇猫影业主导,投资占比60%,迪士尼占40%,票房按此比例分成,只是宣传费用偏高——毕竟迪士尼不会无偿动用资源。
“可以,就按这个方案推进。”陈诚一锤定音。
搞定两件大事,他心里踏实不少。随后与华纳兄弟高层洽谈发行合作——原本考虑过哥伦比亚,但念及华纳之前给过角色机会,理应投桃报李。洽谈很顺利,华纳评估后认为影片盈利潜力巨大,在美国这片商业至上的土地上,有钱不赚简直是“罪过”。陈诚顺便问了《黑客帝国2》的开机时间,希望剧组能协调档期,毕竟他还要尽快回国处理事务。
所有正事谈完,共进晚餐后,陈诚回到酒店。闲来无事,他拨通了小e的特殊号码。
“哟,到美国了还想起找我?”小e的声音带着调侃。
“少来这套,我就是想问问,你帮我赚了多少钱?也不主动汇报。”
“我一个智能AI,老老实实当你的‘牛马’,多赚钱不就行了?”小e反唇相讥。
打趣几句后,陈诚转入正题:“说正经的,这段时间到底赚了多少?”
小e没透露具体数字,只笃定地说:“放心,绝对够多。明年你想做的所有事,资金都绰绰有余。”
陈诚不再追问,转而告知:“我让维特帮忙采购了一批高端特效设备。”
“干嘛买?”小e建议,“你回去直接收购一家工厂,自己生产多好。”
“太麻烦了,国内目前的工业基础,尤其是高端电脑硬件,还达不到要求,自己生产不现实。”
“也是,那先在国外买硬件,等产业链成熟了,再重点开发软件。”
“我就是这么想的:软件自己开发,硬件先从美国采购。我让维特买一部分,但量不能大,不然资金来源不好解释。你这边再帮我下些订单,走海关运回去。我准备同时成立特效公司和动漫公司,这两块的启动资金,你也得准备好。”
“另外,回国后我还要组建影视、经纪、院线、广告公司,还有商业地产公司。你核算下,钱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