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惊艳全场(1 / 2)

那顿晚饭最终由陈诚抢着结了账。这个举动看似平常,却让黄小茂和张亚东这两位在圈内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对这位年轻人又高看了一眼。他不卑不亢,既没有因为他们是前辈而刻意谄媚,也没有因为自己才华横溢而流露出丝毫倨傲。这份恰到好处的尊重和通透人情世故的做派,让人感觉无比舒服。在他们看来,陈诚此子,知进退,懂分寸,未来绝非池中之物。

接下来的一个礼拜,陈诚过得颇为惬意自在。白天按部就班上专业课,汲取表演理论的养分;晚上则雷打不动地参与到《暗恋桃花源》的排练中,作为核心人物指导同学们抠细节、磨戏感。班主任王劲松老师布置这个任务,用意深远。大一正是打下表演根基最关键的时期,他绝不希望学生们过早地沉迷于校外接戏,忽略了基础的锤炼。只有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台词声韵、形体控制这些“内功”练扎实了,未来出去实践时,才能将理论与角色融会贯通,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表演风格。

这就像香港TVB的艺人训练班,虽然学制短,但强度大,注重实践,出来的演员同样能在片场的摸爬滚打中淬炼成钢。而在北电这样的高等学府,学生们拥有更系统、更深入的学习环境,更应该珍惜时光,如饥似渴地将知识“硬塞”进脑子里,未来才有资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全新赛道”。

陈诚这边是充实而从容,可音乐才子张亚东却忙得脚不沾地,几乎住进了录音棚。为了兑现一周内完成十二首歌伴奏的承诺,他调动了所有资源,日夜赶工。恰在此时,他的好友,天后王菲携着小男友谢霆锋从香港返回北京散心,想约他出来一聚。

电话接通,王菲那标志性的清冷嗓音传来:“东子,出来坐坐?好久没见了。”

张亚东顶着两个黑眼圈,对着电话那头叫苦不迭:“我的天后娘娘呦,您就饶了我吧!我现在忙得连家都回不去,我们家圆圆(他当时的爱人高圆圆)都快有意见了!接了个大活,答应人家一个礼拜做完十二首歌的伴奏,这都快熬成仙了!”

王菲一听,来了兴趣:“哦?什么活儿能把你张亚东逼成这样?十二首歌一个礼拜?你这是要挑战人类极限啊?”

张亚东语气带着兴奋和疲惫:“别提了,遇到个‘小怪物’。人家夸下海口,只要我伴奏到位,他周末两天就能把十二首歌的人声全部录完!我跟黄小茂都等着看这场好戏呢!”

“两天?十二首?”电话那头的王菲显然也被惊到了,语气带着几分难以置信的调侃,“大陆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一号人物?吹牛不上税的吧?”

“是不是吹牛,周末就见分晓。”张亚东卖了个关子,“歌我都看了,首首都是精品,尤其是六首英文歌,有霸榜全球的潜质!你要是不急着回香港,周末来我棚里,亲眼见证一下?顺便也带你家小谢认识一下,他俩年纪差不多,说不定能聊到一块去。”

王菲被勾起了强烈的好奇心,当即答应:“行,那我就在北京多待两天,倒要看看是何方神圣,能让你张亚东如此推崇备至!”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周六。此时的陈诚,已经将那套神秘的“三十六式炼体术”彻底融会贯通。当他完成最后一个动作时,只觉得浑身筋骨齐鸣,仿佛经历了一次生命层次的升华。不仅五官感知变得极其敏锐,对自身肌肉、气息的控制更是达到了“入微”的境地。此刻若让他去学习任何一种格斗术,恐怕都能在极短时间内掌握其神髓,展现出宗师般的风范。这对于未来拍摄动作戏,无疑打下了不可思议的坚实基础。

他精神饱满地来到张亚东位于百花深处的工作室。一推门,不禁微微一怔。棚内除了忙碌的张亚东,竟还有三位意想不到的客人——天后王菲慵懒地坐在沙发上,身旁是酷劲十足的谢霆锋,而性格豪爽的那英也在一旁,正和张亚东聊着什麽。

“那姐,您也在。”陈诚率先向有过一面之缘的那英打招呼。

那英笑着点点头,对王菲说:“喏,这就是我们公司新签的宝贝,陈诚。”

张亚东立刻接过话头,带着几分炫耀:“那英你可别充大头,你了解他多少?人家这第一张专辑十二首歌,可全是自己一手包办的词曲!”

那英被怼也不恼,哈哈一笑:“我怎么不知道?老黄早跟我说了!只是没想到东子你这么上心。”

张亚东正色道:“能不上心吗?这十二首歌,我可以拍着胸脯说,首首都是经典!尤其是那六首英文歌,我有预感,一旦发布,绝对能冲击欧美各大排行榜!霸榜都不是不可能!”

这话一出,连一向淡定的王菲都微微坐直了身体,谢霆锋更是好奇地打量着眼前这个与自己年龄相仿,却能得到张亚东如此超高评价的年轻人。

张亚东转向陈诚:“小陈,这几位就不用我介绍了吧?”

陈诚从容应对,面带微笑:“张哥不用介绍,王菲老师,霆锋兄,久仰了。”他的称呼拿捏得极准,对王菲用“老师”显尊重,对同龄的谢霆锋用“兄”拉近距离。

张亚东快人快语:“什么兄不兄的,他叫谢霆锋,是菲姐的男朋友。”这话说得直接,让一旁的谢霆锋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

王菲饶有兴致地开口,声音空灵:“听东子说,你打算今明两天,就把这十二首歌的Deo全部录完?”她的目光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期待。

陈诚脸上适当地露出一抹属于新人的腼腆,但语气却坚定无比:“是的,菲姐。时间有限,只能抓紧。而且这些歌都是我写的,没有人比我更了解其中需要表达的情感和细节。如果是别人的歌,我不敢保证,但自己的作品,我有九成以上的把握。”

王菲微微颔首,这话在理。创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诠释,天然就带着一种不可替代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