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热闹的教室(2 / 2)

同学们见他这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也觉得有趣,笑声和议论声渐渐低了下去,但那种好奇和善意的调侃氛围,依旧在教室里弥漫。

很快,下午上课的铃声解救了窘迫的朱亚文。一位教授表演理论的老师走了进来,开始了下午的课程——影片解析与实践见习。

老师没有过多寒暄,直接打开了投影设备,开始播放一些国际经典电影的片段。随着黑白或彩色的光影在幕布上流动,老师用他沉稳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一段一段地暂停、讲解、分析。

“注意看这个演员的眼神,他在沉默中传递了什么情绪?”

“这个机位为什么选这个角度?是为了突出人物的孤独感吗?”

“听听这句台词,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演员的肢体语言又是如何配合的?”

对于大多数刚刚踏入表演殿堂的大一新生来说,这些理论结合实践的分析,听起来既新奇又有些深奥。不少同学听得一头雾水,眼神中充满了迷茫,感觉老师说的每个字都懂,但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然而,对于“回炉重造”的陈晨来说,这些内容却如同久违的老朋友。他深刻地知道这些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它们就像是建筑的基石,看似枯燥,却决定了未来能走多高多远。一个演员,如果连最基本的剧本分析、角色理解、镜头感知都做不到,空有一副好皮囊,终究只是个“花瓶”,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好演员。因此,他听得格外认真,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要点和自己的感悟。

他没有注意到,在不远处,有一道清澈的目光,时不时地悄悄落在他身上。

刘亦菲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心思却无法完全集中在幕布的光影变幻上。上午与陈晨那短暂的对视,给她的冲击太大了。那双眼睛……太复杂了。完全不像一个十八九岁少年应有的清澈和懵懂,里面仿佛盛满了故事,有沧桑,有怀念,有一种与她年龄不符的深沉和通透。“难道天生就是吃演员这碗饭的人?所以眼神才会这么有戏?”她暗自思忖,对这个名叫陈晨的同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陈晨对此浑然未觉,依旧沉浸在对老师讲解内容的思考和吸收中。

一堂课就在有人津津有味、有人云里雾里的状态下结束了。下课铃响,不少没完全听懂的同学围住了老师继续请教,或者三三两两地讨论着,打算去图书馆找些相关的电影理论和表演书籍来“补课”。

陈晨正在整理笔记,一个身影轻轻走到了他的课桌旁。他抬头一看,竟然是刘亦菲。

小姑娘似乎有点害羞,但还是落落大方地开口,声音清脆:“你好,同学。我叫刘亦菲。你叫什么名字?”

陈晨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带着点戏谑的语气回答:“上次同学介绍大会的时候,你没听明白吗?还是没记住?我叫陈晨,84年的,来自江西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