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郑一秋嗤笑一声,“故事源于生活,更何况是在这规则松动的当口。有些古老的传说、志怪笔记,其本身或许就承载着某种集体意念的‘原型’。规则稳固时,它们只是故事。可现在嘛……保不齐哪个角落里沉寂的‘原型’,就被异常能量给激活了,从书页里,从人们的口耳相传中,溜达出来了。”
他顿了顿,继续道:“消息传得有点乱,具体在哪儿,是什么东西,还没个准信。有的说在城南老宅区夜里听到女子幽怨的哭声,像极了《聂小倩》;有的说城西古董市场有幅古画里的美人眼神会动,疑似《画皮》前兆;还有更玄乎的,说看到有书生模样的影子在废弃书院附近徘徊,吟诵着《婴宁》里的句子……真真假假,难以分辨。”
百里辉推了推眼镜,冷静分析:“如果属实,这意味着规则松动已经开始影响更深层的文化概念和集体潜意识层面。这类由文学形象转化而来的‘存在’,往往比单纯的妖魔鬼怪更棘手,因为它们与人类的情感、欲望、恐惧联系得更紧密,行为逻辑也更难以常理度之。”
关妙妙和张小玄也停止了练习,走了过来,神色严肃。茅山和龙虎山典籍中,对于此类“文魅”、“书灵”并非没有记载,只是极其罕见。
“最重要的是,”郑一秋放下茶杯,目光扫过我们所有人,“道上隐约有传言,说这些‘聊斋鬼怪’的现世,背后似乎……有推手。”
“推手?”我眉头紧锁。
“嗯。”郑一秋点了点头,“一个很神秘的人,或者说……存在。消息来源语焉不详,只说是‘他’利用了规则松动,不知用什么方法,将这些本该只存在于文字中的‘概念’,给‘激活’了。目的不明,但绝对所图非小。”
店内一时陷入了沉默。刚过完年的轻松氛围被这个消息冲淡了不少。规则松动的影响,果然在层层加深,从物质到能量,再到意识,如今甚至连文化概念都可能被具现化出来为祸。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打破沉默,握了握拳,感受着怀中灵宝大法司印传来的温润力量,“不管是什么妖魔鬼怪,还是被人为激活的‘概念’,只要它为祸一方,我们‘有余事务所’就不能坐视不管。”
“说得好!”金福禄一拍大腿,“管他聂小倩还是画皮,来了照样用朱砂炮轰他丫的!”
袁莱也用力点头,虽然有点害怕,但眼神很坚定。
郑一秋看着我们,脸上露出了笑容:“有这股劲头就好。行了,年也拜了,消息也带到了,我还得去几个老主顾那儿转转。你们……自己小心点,有什么发现,或者需要帮忙,老规矩。”
他摆摆手,潇洒地转身离去,仿佛只是来串个门聊了个八卦。
但我们都知道,新的一年,新的挑战,或许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城市的光影之下,那些来自古老书卷中的鬼魅影踪,正在规则松动的浪潮中,悄然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