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里,警方对胡郝仁的人际网络展开了全面梳理。
他们发现,他在商场上树敌众多,有些人确实具备作案动机。
同时,对其家庭背景的挖掘也有了新进展:
胡母曾为替儿子还债四处借贷,过程中难免与人结怨。
而刘军,在这段被监视的日子里备受煎熬。
他虽坚信自己无辜,却也无法摆脱内心的压抑。
为了寻找突破口,他不断回想与胡郝仁交往的点点滴滴,试图拼凑出被忽略的细节。
某天夜里,他忽然记起一件事——一件他曾忽略的小事,如今看来,却可能藏着揭开真相的钥匙。
在他前往胡郝仁家的路上,曾注意到附近有个行迹诡秘的人影。
那人站在昏暗的街角,身形模糊,举动反常,但当时他并未多想,只当是路过的陌生人。
如今回想起来,那个影子仿佛藏着某种预兆,或许与胡郝仁的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刘军立即将这一细节通报给了警方。
侯亮平与祁同伟听完陈述后,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条关键线索,随即下令对那名神秘人物展开追查。
经过连日排查和监控调取,警方终于锁定了那晚出现的身影——原来是胡郝仁的一位债权人。
此人因长期讨债无果,心生不满,情绪积压已久。
他坦承确实在胡郝仁住所周边徘徊过,目的只是施加压力,逼迫对方还钱。
但他坚决否认涉及命案,声称自己从未踏入屋内,更未动过杀念。
经过缜密核实,警方确认他在案发时间段有不在场证明,不具备作案条件。
这条线索就此中断,案件再次陷入迷雾。
正当调查陷入瓶颈之际,梁璐在翻阅胡郝仁生前就医资料时,发现了一处极易被忽略的信息:胡郝仁去世前曾多次拜访一位心理医生。
据该医生透露,胡郝仁自母亲离世后情绪持续低落,加上债务缠身,精神状态已接近崩溃边缘,甚至表现出严重的焦虑与抑郁症状。
梁璐敏锐地察觉到,这位心理医生的身份并不简单。
进一步调查后,她发现此人竟与胡郝仁商界中的一位劲敌来往密切,私下接触频繁,关系非同寻常。
而那位对手多年来一直觊觎胡郝仁的市场地位,屡次试图取而代之。
梁璐立刻将这一发现汇报给侯亮平和祁同伟。
三人达成共识,决定深入追踪这名竞争对手。
历经数周布控与取证,警方最终掌握了确凿证据——正是此人策划了整起谋杀。
他雇佣了一名职业杀手,在胡郝仁的食物中投下氰化物,致其急性中毒死亡。
事后,杀手刻意伪造现场,留下误导性痕迹,企图将嫌疑引向刘军。
真相水落石出那一刻,刘军终于摆脱冤屈。
他眼眶泛红,由衷感激专案组不放弃任何细节的坚持与努力。
岩台市这场风波终归平静。
然而,它留下的警示久久回荡:商场如战场,人心难测,信任不可轻付。
同时,人们也真切看到了侯亮平、祁同伟和梁璐这群警员身上所闪耀的职业光芒——面对扑朔迷离的案情,他们抽丝剥茧,迎难而上,用智慧与信念守护着社会的公正底线。
此刻,会议室内的灯光略显冷峻。
梁璐立于桌前,语气坚定,字句清晰:“我必须向各位通报一个紧急情况——我们长期关注的目标人物胡郝仁,其状况出现了重大转折。”
侯亮平坐在主位,神情凝重。
作为以冷静判断着称的年轻指挥官,他深知“重大转折”四字背后往往意味着风暴将至。
“说清楚,发生了什么?”他的声音平稳,却透着一丝紧迫。
梁璐稍作停顿,缓缓开口:“根据线人提供的医疗记录,胡郝仁已被确诊为晚期胃癌,病情已发展到无法逆转的地步。”
话音落下,全场一片寂静。
侯亮平心头一震,脑海中不由浮现出祁同伟那张总带着若有所思神情的脸。
“祁同伟,你好像并不吃惊?”他侧目望去。
祁同伟轻轻一笑,笑意淡然,却掩不住眼底那一抹深藏的情绪波动。
“只是些零碎的猜测罢了,算不上判断,不过是碰巧猜中。”他语气温和,可那双眼睛深处,似有暗流涌动。
然而,胡郝仁的绝症,仅仅是这场风暴的开端。
不久之后,更令人不安的消息传来——胡郝仁出现了明显的自残倾向,精神状态极度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