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迅速赶往现场,只见立交桥小区已被警方封锁,警戒线外挤满了围观的居民,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
他们拨开人群,走进案发现场。
地上躺着一名男子,衣衫染血,神情僵硬,周围警员正紧张有序地拍照、取证。
“到底发生了什么?”祁同伟皱眉问身旁的一名执勤民警。
对方摇了摇头:“情况还不明确,正在排查。”
两人环顾四周,心中疑云密布。
这起命案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真相?凶手又是谁?他们决定亲自追查到底。
接下来的几天里,祁同伟、侯亮平与专案组成员一同投入调查。
走访邻里、调取监控、梳理线索,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摸到了关键脉络:死者是一名生意人,与胡郝仁关系非同寻常。
而案发当晚,胡郝仁曾出现在小区附近,行迹可疑。
“难道真是他动的手?”祁同伟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他们随即对胡郝仁展开深入调查。
审讯中,对方承认与死者确有矛盾,却矢口否认杀人。
“我们吵过架,可我没下杀手。”胡郝仁一脸激动。
祁同伟和侯亮平并未轻信,继续深挖证据。
最终,在铁一般的物证面前,胡郝仁心理防线崩塌,坦白了全部经过。
原来,因生意纠纷激化,两人当夜发生激烈争执,胡郝仁情绪失控,失手致人死亡。
真相水落石出,众人紧绷的心终于得以放松。
“一时冲动,酿成大错啊。”侯亮平感慨道,“人一旦失去理智,就容易被情绪牵着走。”
这次经历也让祁同伟深受触动。
他明白,人生处处充满考验与诱惑,唯有保持清醒,才能守住底线。
而那场发生在图书馆的争执,也成了他记忆深处无法抹去的一课。
夜色笼罩下的汉东大学老校区静谧无声,唯有风穿过树梢的沙响,仿佛在低语着未解之谜。
侯亮平站在一栋旧宿舍楼前,月光洒在他戴上手套的双手上,眼神沉稳而锐利。
“准备好了吗,梁队?”他的声音不高,却透着一股不容动摇的力量。
梁璐,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队长,一位干练果决的女警官,微微颔首,目光锁定前方那扇虚掩的门——门内,胡郝仁静静地躺在地上,生命已悄然消逝。
他曾是那个在图书馆为琐事争执的学生,如今却成了案件的核心人物。
“真没想到会变成这样。”梁璐语气沉重,既有惋惜,也有追查到底的决心。
“顾师弟也认识他?”侯亮平侧头看向祁同伟,眉宇间闪过一丝意外。
祁同伟默默点头,神情复杂:“他是我母校的学生,前几天的冲突我也听说了。”
此刻,他心中波澜起伏,那场看似普通的争吵,似乎早已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梁队,你觉得刘军有问题?”侯亮平直截了当地开口,语气中带着审视与警觉。
梁璐缓缓吸了口气,像是在梳理纷乱的思绪。
“没错,从胡郝仁的人际关系来看,他和刘军之间确实有矛盾。
尤其是前天晚上在图书馆,胡郝仁当众出言羞辱刘军,场面非常难堪……这种事,很难不让人往报复上想。”
“可仅凭这些就认定刘军是凶手,未免太武断。”侯亮平轻轻摇头,目光冷静而清醒,“我们办案讲的是证据,不是情绪,也不是推测。”
祁同伟接过话,声音低缓却有力:“那天夜里我确实在暗中跟着刘军。
他离开图书馆时情绪激动,几乎是冲回家的。
我没看见他对胡郝仁动手,但他的状态很不对劲,整个人像绷到极限的弦。”
梁璐点点头,补充道:“而且据我了解,刘军这些年一直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学术上的竞争、家里的负担,样样压得他喘不过气。
胡郝仁那次当众羞辱,搞不好就是压垮他的最后一击。”
侯亮平没有立刻回应,只是静静沉思。
他知道,在命案面前,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通往真相的钥匙。
“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先听听报案人怎么说吧。”
这时,宿舍楼里传来脚步声,死者的室友小李被带了过来。
小李脸色发白,眼神惊惶,说话时声音都在打颤:“胡郝仁平时挺规律的,可昨晚回来特别晚,脸色也不好,我还以为他又去喝酒了。
结果今早怎么叫都叫不醒……”
祁同伟一边记录,一边追问:“他进门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反常?比如带了人回来,或者说了什么奇怪的话?”
小李努力回想,忽然一拍脑袋:“对了!他进门时嘟囔了一句‘报应来了’,然后就一头扎进房间,没再出来。
我当时没在意,以为他喝糊涂了在胡说。”
这句话像一根火柴,在侯亮平心头擦出一道光。
他转头看向梁璐和祁同伟:“看来,这件事远不像表面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