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说到底,挺可悲的(1 / 2)

赵瑞龙当然明白那公司的分量。

都说企业办社会,可这家远不止于此。

它早已深入基层血脉。

举个例子,在它覆盖的村落里,农民遇到难处,第一反应不是找政府,而是去找供销社的人。

为什么?

因为这家机构签了合同,从不食言。

说给种子就给种子,说补补贴就到账,从不含糊。

更关键的是,每个村子都派了两名常驻人员,每季度轮换一次。

杜绝了人情干扰,也切断了贪腐缝隙。

只要你跟他们搭上线,一年生计基本无忧。

种什么、怎么管、何时收,都有专人上门指导。

若放在从前,这就是“农官”的职责。

正因如此,百姓信它胜过信旁门。

再加上体量庞大,一旦反映问题,回应又快又准。

越是偏远贫苦的地方,它的影响力就越深。

那些地方山高路远,个别公职人员手脚未必干净。

而供销社背后是整套体系支撑,没人敢轻易招惹。

也正因它的存在,许多穷村的日子逐年好转。

可正是这份声望,让祁同伟警觉。

他低声说道:

“名声这东西,既是护身符,也是催命符。”

“它能立人,也能压人。”

“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碰到了民生的命脉。”

“你懂我的意思吗?”

赵瑞龙郑重地点头:

“我明白。”

祁同伟轻轻拍了拍手:

“咱们摊子铺得够大了。

等‘菜篮子’项目一落地,就得开始收网。”

“不然,迟早会引火烧身。”

赵瑞龙皱眉:

“可上面那两位,未必这么看吧?”

祁同伟笑了笑:

“他们当然不会这么想。

掌局之人,总觉得自己能控住全局。”

“但做人要看十年以后。”

“这种敏感的东西,越早放手越好。”

“不能等到上面递话才动,那就显得太迟钝了。”

“趁现在还能体面地扔掉这块烫手山芋,何乐不为?”

赵瑞龙叹了口气,带着几分惋惜:

“可当初,我们真是想为老百姓做点事啊。”

祁同伟点头:

“这话不假。”

“但还有一句老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有多大本事,吃多大碗饭。”

“人一旦有了不该有的念头,早晚要出事。”

“咱们还年轻,日子长着呢,别让这些事缠住脚。”

赵瑞龙立刻接话:

“你是领头的,我一直都听你的。”

也就从那时候起,赵瑞龙开始和夏禾相亲。

他原本想的是,反正躲不过婚姻这关,随便娶个女人算了。

谁能想到,事情竟会走向那样……

夏禾不是普通人,可这次他却深陷其中!

“我们手机工厂现在每月产能已经突破一千万台。”

“这个数字,已经是当前条件下的顶峰。”

“若还想继续扩产,唯一的办法就是再招更多工人。”

“但吕州是农业重镇,不是工业强市。”

“本地的人力资源早已挖到尽头。”

“事实上,现在厂里的员工不仅来自吕州本地农村,连周边几个城市的乡下人都被吸引过来了。”

“可这条路,真的走不下去了。”

“四十二万产业工人的规模,已是极限。”

“整个光明区的常住人口才四十万。”

“而光辉区光是一个手机工厂,就聚集了四十二万人。”

“就算高知府再支持我们,也不可能放任这种态势继续扩大。”

“所以我的建议很明确——手机工厂,停止扩招。”

夏禾一身干练的职业装束,神情从容,在一众高管面前条理清晰地陈述着观点。

这是祁同伟集团内部召开的一场战略会议。

到场的有祁同伟夫妇、赵瑞龙夫妻二人,以及丰收集团战略规划团队的核心成员。

祁同伟微微颔首:

“夏总说得在理。”

“当初高老师极力推动我们在吕州建厂,为的就是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如今目标已经实现,但他绝不会允许吕州彻底转型为工业城市。”

“这和吕州的整体定位相悖。”

“那就按夏总的提议办,工厂不再新增用工。”

欧洋忍不住发问:

“那如果我们不再扩产,面对全球市场的订单该怎么办?”

祁同伟轻描淡写地回应:

“让他们等呗。”

欧洋苦笑:

“可市场不等人啊。”

“我刚收到消息,摩托罗拉那边动作很快,正在猛攻各个区域市场。”

祁同伟笑了笑: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

你是怕,如果我们放缓节奏,摩托罗拉就会趁机抢走大部分份额,对吧?”

欧洋点头:

“没错。”

祁同伟轻轻摇头:

“你忽略了一个关键点。”

欧洋一愣:

“您指的是?”

祁同伟语气平静:

“我们不是领跑者,而是追赶者。”

“摩托罗拉称霸这个行业十年之久,在手机领域几乎无人能敌。”

“如果不是我们突然杀出来,他们早就完成市场垄断了。”

“他们是既得利益者。”

“世界上最赚钱的是什么?”

“就是垄断。”

“他们一部手机卖五百美金,暴利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