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这种鬼话你也信?(2 / 2)

阿廖沙突然意识到,西方世界的生活未必如想象中美好。

祁同伟轻叩桌面:“手机配额不能再加了,产能有限,老薛非得跟我急眼不可。”

“要不要考虑代理其他产品?”

......

北方小伙神情沮丧:“祁先生,现在我国最抢手的就是坚果手机,比美元还保值。”

“这玩意儿简直为我们量身定制。”

“从五层楼摔下来都完好无损,绝对是头号硬通货。”

“299美元的价格,大家挤破头也要买。”

“唉,我是真想拿到代理权啊。”

祁同伟摊手:“那只能排队等着了。”

阿廖沙百思不解:“祁先生,上次我来时还看见薛向阳为销路发愁。”

“怎么突然就供不应求了?”

祁同伟正色道:“坚果手机从设计到生产都是我一手操办,没人比我更清楚市场。”

“还记得我跟你说过什么吗?”

阿廖沙一怔:“您的意思是?”

祁同伟直截了当:“当初我说过,坚果手机全球销量要破两亿台!”

什么?!

北方小伙猛然惊醒:“对对对,确实有这么回事,可笑我当时还当是玩笑话。”

“根本没往心里去。”

“如今光在我国就卖出上千万台,还是抢不到货。”

祁同伟不假思索地说:“我跟你说过,北联工农联盟的销量我定了三千万台。”

“现在连一半都没到,肯定供不应求。”

“不过你也别急,两年之内保证给你调两千万台的货。”

阿廖沙撇了撇嘴:“两年太久了,能再快点吗?”

祁同伟摆摆手:“真没办法,现在全球都在抢货。”

“实话告诉你,光是冈本地区就要五千万台的订单。”

阿廖沙瞪大眼睛:“开什么玩笑?”

祁同伟一脸诧异:“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冈本地方虽小,可有一亿多人口呢。”

“除去小孩和不出门的老人,适龄人群谁不想换新机?”

“那边年轻人打工成风,干个把月就能轻松买台新手机......”

“五千万台已经是往少了算。”

“你在这边天天催,知道冈本的唐纳德一天给我打几个电话吗?三个!”阿廖沙顿时急了:“祁先生,您该不会把货都发他们那儿吧?”

祁同伟摊开双手:“这不明摆着嘛。”

“光东大国内就要五千万台。”

北联小伙听得头皮发麻:“怎么又冒出个五千万?”

祁同伟无奈道:“东大整体是穷,可有钱人买起手机来眼睛都不眨。”

“两千块......也就他们两三个月的薪水,根本不算事。”

“就这我还只投放了一千万台,剩下四千万的缺口补都补不上。”

阿廖沙喉结滚动,低声下气道:“祁先生,好歹给我们北联留点份额啊。”

祁同伟瞥他一眼:“你以为这就完了?”

阿廖沙差点跳起来:“还有?”

祁同伟掰着指头数:“亚洲其他地区要三千万台。”

“单是棒子国就能消化一千万台,只是渠道还没铺开。”

“阿美利加那边订了三千万台。”

“欧罗巴市场至少五千万台。”

“你自己算算账......”

嘶——

阿廖沙不敢往下算了。

光这几个市场就奔着两亿去了。

这还怎么玩?

突然,北联小伙灵机一动:“祁先生,欧罗巴市场还没人接手吧?”

“要不交给我来运作?”

祁同伟耸肩:“你怎么不早说。”

轰!

阿廖沙如遭雷击:“已经被人截胡了?”

祁同伟叹气道:“可不是嘛。”

“这么跟你说吧,唐纳德现在包揽了全球代理权。”

“我知道你们私下有交情......”

北联小伙气得直跺脚:“唐纳德这吃相也太难看了!”

“他这是要独吞啊?”

“欧罗巴市场明明可以分给我做的。”

祁同伟摇头:“不是打击你,你真不合适!”

阿廖沙不服:“我哪儿不合适了?”

祁同伟正色道:“你的北联出身摆在那儿。”

“别信什么资本无国界那套,商人都是有根脚的。”

“在西方人眼里,你再有钱再跪舔,北联的标签永远撕不掉。”

“懂我意思吗?”

“你流着北联的血,他们永远把你当外人。”

“太平年月还好,万一哪天局势有变,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你。”

“跟二战后的汉斯一个道理。”

“作为战败国,他们永远低人一等。”

“但凡有人拿鱿鱼说事,他们就得第一个挨板子。”

“现在明白了吧?”

阿廖沙一脸震惊:“居然是这样?”

“说好的自由平等呢?”

祁同伟嗤笑道:“这种鬼话你也信?”

“你可别学北联那几个被西方忽悠瘸的糊涂蛋。”

阿廖沙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苦涩的笑容:“今年已经推行经济震荡疗法了。

我回到莫慈格那会儿,整座城市灯火通明,金融寡头们夜夜纵酒狂欢。”

“要不了多久,北方联合工农业国就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祁同伟轻轻摆手:“今年还不会,估计得到明年。”

阿廖沙深深呼出一口浊气:“虽然我对北方联合工农业国满腹牢骚,可它终究是生我养我的故土。”

“眼睁睁看着它走到今天这步田地,心里真不是滋味。”

“看在我这么难受的份上,亲爱的祁,您可得给我多批些货啊。”

祁同伟忍不住笑出声,这个北方联合工农业国的热血青年,如今倒成了精明的生意人。

北方联合工农业国怕是要完!

祁同伟收敛笑意,正色道:“念旧情是一回事,做生意是另一回事,这两样可不能搅和在一起。”

“我们的供货都有既定安排。”

“与其在这儿伤春悲秋,不如想想怎么拓展其他代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