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逆天改命祁同伟,无限进步! > 第181章 哪儿都行,唯独那个地方不行

第181章 哪儿都行,唯独那个地方不行(2 / 2)

“这是想跟赵家划清界限?”

“简直是蠢到家了。”

“要不是他身上贴着个‘赵’字,宁敬庭早动手收拾他了。”

“还能让他这么装清高?”

“不过,他的清高也不过是做做样子。”

随后高育良将李达康与欧阳情之间的纠葛说了出来,祁同伟听了却毫不意外。

他对李达康的为人早有了解——整天把Gdp挂在嘴边,对自家老婆穿金戴银、挥霍无度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怎么可能干净?

正因如此,祁同伟从来就没打算跟他走得太近。

易学习至少还有人为他担责,李达康呢?

这种人迟早要出事,这次没人替他顶雷,恐怕难逃一劫。

高育良越说越恼火:

“李达康这个混账犯了事,进去蹲大牢是他该得的报应。”

“可我们却被拖累了。”

“眼下吕州最大的工程就是示范区,一旦启动,多少双眼睛盯着。”

“要是这事处理不好,脸就彻底丢尽了!”

“今天我来找你,就是来想办法的。”

祁同伟皱紧眉头:

“地下水一旦污染,确实棘手。”

“最根本的办法是建立自净循环系统。”

“我们的工厂虽然多,但排放前都经过严格环保处理,达到可再利用标准才放出。”

“虽成本高了些,但对环境毫无损害。”

“金沙县若想恢复生态,首要的是关停化肥厂。”

“然后对污水进行系统治理。”

“至于那五个被污染村子的村民……”

高育良急忙追问:

“该怎么安置?”

祁同伟神情严肃:

“这事挺麻烦。”

“我建议能搬的尽量搬迁。”

“否则长期下去,身体肯定扛不住。”

高育良咬着牙:

“搬迁倒不是大问题,关键是他们往后靠什么吃饭?”

祁同伟耸耸肩:

“这个时候就得下狠心。”

“我们不能等媒体来曝光,也不能捂着盖子装没事。

不如主动揭开,同时出台新的管理规章。”

“这件事表面看是风波,甚至是危机。”

“但危机中也藏着转机。”

“坏事能不能变成好事,就看怎么应对了。”

高育良眼前一亮:

“同伟,你具体说说,该怎么办?”

祁同伟沉吟片刻:

“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第一,绝不遮掩,要大张旗鼓地公开批评,把李达康作为当前腐败的典型来处理。”

“报道越快越好。”

“第二,大力宣传守住耕地线线、保障粮食安全的决心。”

“第三,坚决取缔不符合市里标准的小厂,对所有企业提高环保门槛。”

“毁掉一片土地很容易,可要让它恢复,短则十年,长则百年。”

“不管怎样,这件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高育良眉头紧锁:

“这样一来,不少小厂子恐怕撑不下去。”

祁同伟语气坚定:

“与其拖着受罪,不如一次解决。

您也别担心这些人没了饭碗。”

“等明年开春手机厂正式投产,您就会明白这流水线能吸纳多少劳动力。”

“十几万、二十几万人不在话下。”

“高峰期四五十万人都吃得下。”

嘶——

高育良猛地吸了口气。

“竟有这么多?”

祁同伟郑重点头:

“只会更多,不会少。”

“不过前提是,那些因化肥厂致病的群众必须妥善治疗。”

“另外,五个被污染村庄的村民,直接安排搬到镇上,或者进城落户。”

“他们原来那片地先撂着。”

“地下水坏了,啥时候养好了啥时候再说种不种的事,愿意种就种。”

“也可以跟他们签协议,拿地换房换钱,干脆转成城镇户口。”

高育良皱眉:

“这得花一大笔钱啊。”

祁同伟摊了摊手:

“这种事,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省。”

“老师,您还不想往上走一步?”

高育良咬了咬牙:

“吕州出!”

他已经想通了——这么一处理,坏事反而能变成政绩。

如今吕州的财政状况,早不是年初可比。

掏这笔钱,把危机化解掉,完全值得。

高育良雷厉风行,很快就在全市电视会议上通报了李达康事件的来龙去脉。

他平时不露面,一出手就是致命一击。

所有因污水问题住院的村民,医疗费全免,还拿到了补偿金;

五个村子的百姓全部签下协议,放弃耕地,集体迁入吕州市区,成了新市民。

房子由市里统一安置,连工作也都由政府牵线安排。

只是要上班,得等到明年春手机厂开工之后。

祁同伟也兑现承诺,派来了专业团队治理化肥厂污染。

高育良本打算把摄像头工厂设在那里,却被祁同伟一口否决:

“老师,哪儿都行,唯独那个地方不行。”

“太扎眼,风水也不好。”

高育良顿时打消念头。

他虽是地方主官,骨子里仍是文人,讲究个忌讳。

祁同伟处理完这些事,又一头扎进忙碌中。

他和钟小艾一起回到汉大参加期末考试。

祁同伟功课从没落下,不过他读的是硕士,并非本科。

上官奈给他布置的学习任务,早已远超研究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