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逆天改命祁同伟,无限进步! > 第180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第180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 / 2)

侯亮平也不错,好好磨炼一番,也能成器。

可梁群峰清楚,侯亮平走不了祁同伟这条路——他不是当主政干部的料,更适合做冲在前线的利刃。

倒是走监察这条路,更能发挥他的长处。

他当然高兴有人愿意继承自己的路子,但也明白,一旦进了监察这条门,再想转身,难如登天。

有了梁群峰的指点,高育良心里就有了底。

年过不惑,脸皮早就练得厚实。

向后辈求助又如何?面子不面子的,早就不在乎了。

自己这个吕州知府的位置,本就是祁同伟抬上去的。

宁府尹那摊子事,最后也是祁同伟收的场。

就连这辆奔驰——

也是祁同伟送的。

郝文小心翼翼地问:“老板,要不要先给伟哥打个招呼?”

高育良一怔:“你叫他伟哥?”

郝文一脸茫然:“龙哥、易区长都这么叫,我……不能叫吗?”

高育良沉默良久,缓缓说道:

“私下叫没关系,但在大庭广众之下,还是称呼职务更妥当。”

郝文赶紧应道:

“明白,老板!”

高育良心里却不由得泛起一阵嘀咕。

这才多久?祁同伟居然已经成了别人口中的“哥”了!他今年不过才二十一岁啊!

这哪里是寻常人,分明是个怪才!

郝文试探着问:

“要不要我先给他打个电话通个气?”

高育良摆摆手:

“不必了,自家兄弟,用不着这些虚礼。

来不来接,都无所谓。”

“咱们之间的交情,不是外人能比的。”

郝文连忙点头附和:

“老板说得在理。”

高育良望着车窗外飞逝的风景,眼神略显恍惚。

他和祁同伟的关系,还能回到从前那样亲密无间吗?

如今的祁同伟,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了。

每次踏入他的办公室,那幅等身画像就挂在墙上,庄严得让人不敢生出半点杂念。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一个出身孤苦、来自乡野的青年,身边竟已聚集了赵立春、钱丰、钟声、松江知府……一个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祁同伟背后的政治人脉,深不可测。

谁现在还敢说他是无根之人?

高育良苦笑了一下。

他还记得当初自己是怎么给祁同伟分析前程的——进了政法系统,没有靠山寸步难行,必须要有政治资源支撑,否则走不远。

可现在看来,是自己眼界太窄了!

祁同伟的确什么都没有,既无家世,也非城里人,真正是从泥地里爬出来的。

可那又怎样?

没有资源,他就自己造资源!

眼下风头正劲的《大国崛起》,不就是他亲手写的么?

文章紧扣时局,直击中枢几位大佬的关注点,掀起多少议论与重视。

单凭这一篇文章,就足以铺平他通往宰辅之路。

有没有背景又如何?

多少人抢着在他尚未成名时押注,生怕错过这匹黑马。

自己的格局,终究还是小了。

竟然对这样一个人心生疑虑……现在想来,真是羞于启齿。

更何况,祁同伟的能力明摆在那里。

以极小的投入撬动大局,硬是把吕州这个老农业市带出了新路子。

什么时候吕州被国家如此重视过?

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这种荣誉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可祁同伟不但敢想,还敢动手干,最关键的是——他真的做到了!

光凭这一点,高育良也不得不服气。

他隐隐感觉到,虽然目前自己的职位远高于祁同伟,但未来的高度,恐怕会被对方远远甩在身后。

一旁的郝文屏息静坐,不敢多言。

他知道,老板正在深思。

从吕州到示范区的这条路,是最早动工的。

崭新的柏油路面平坦如镜,车子驶过几乎感觉不到震动。

若不看窗外,几乎察觉不到前行。

高育良轻叹一句:

“这路修得真不错。”

郝文立刻接话:

“主干道优先施工,人力充足,资金到位,进度自然快。”

“老板,示范区里的路修得更好,而且易区长还推动了‘村村通’工程。”

高育良微微动容:

“村村通公路?”

他顿了顿,感慨道:

“搁在过去,谁能想到有这一天?”

郝文由衷赞叹:

“这是示范区牵头资助的,修路的钱由公中出,村里出工,但具体施工是由专业队伍指挥的。”

高育良略感惊讶:

“没完全外包出去?”

郝文摇头:

“没有。”

“据易区长说,是想趁着农闲,给乡亲们多添一份收入。”

“其实,参与修路的多数都不是示范区本地人。”

高育良眉头微皱:

“怎么会这样?”

郝文压低声音:

“您也知道,示范区有丰收集团,哪还有多余的劳动力?”

“现在种地基本全靠机械作业,人工金贵得很。”

高育良不解:

“那各村哪来的劳力?”

郝文解释道:

“主要是金沙县和南湖县的人过来干活。”

“他们来这儿做工。”

“都是乡里人,彼此沾亲带故,易区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学习同志讲,横竖都是自家的事,谁管都一样。”

“自家人不说两家话嘛。”

高育良轻拍了两下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