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里有个难题。”
“要是年轻人都进厂干活,家里的老人孩子谁来照顾?”
“上有老下有小,哪能安心上班?”
家里老人病弱的,根本不敢让他们独居;
孩子更是离不开大人看护。
总得留个劳动力在家。
“所以为了让人能放心干活,提高生产效率,祁同伟才定下这些规矩。”
“那是形势所迫,也是唯一出路。”
后来二王村壮大,合并了周边两个村,丰收集团成立,工人越来越多。
可问题不但没缓解,反而更严重了。
于是这些最初为应急而设的制度,非但没取消,反而越抓越紧。
祁同伟修幼儿园、盖敬老院、加强民兵巡逻,连村道水电都翻新一遍。
表面看是改善民生,实则核心目标始终如一:让工人无后顾之忧地上工。
“只有家里妥帖了,人才能专心做事。”
“就这样一年年积累,成了如今的规矩。
效果怎么样,你自己也看到了。”
再加上丰收集团带来的税收,
原先那点三提五统,早就不值一提。
干脆在二王村直接取消。
其实不是“取消”,而是被替代了。
农机厂每年上缴的税款,比过去整个村子能出的钱多上百倍。
人家已经用真金白银承担了公共支出,
那些旧摊派自然没了存在的理由。
“这就是一步步走出来的结果。”
林大秘听得嗓子发干:
“可别的村没这个条件啊。”
易学习笑了笑:
“那就得算笔账了。”
“现代农业搞起来后,光是农民增收这一块,就让示范区财政松快了不少。”
“废掉那些乱七八糟的摊派,老百姓心里也痛快。”
“而且祁同伟从没打算一刀切,他是计划用三年时间逐步推进。”
“现在示范区哪个乡镇、哪个村,没跟丰收集团签合作协议?”
“要是还没签,那真是脑子不清醒。”
“我看过一些数据,今年上半年,咱们其他村子的收入,已经追上去年的二王村了。”
“既然去年的二王村能做到,今天的他们为什么不行?”
“这一点,祁同伟心里有数。”
林放一时语塞。
易学习淡淡一笑:
“他的思路很明白:不搞齐步走,谁发展得好,谁先甩掉负担。”
“剩下的村子要想跟上来,就得自己加把劲。”
林放愣住:“不该反过来帮最弱的吗?”
易学习脸色一正:
“这正是示范的意义所在——我们鼓励先进,但不养懒汉。”
“有丰收集团撑着,只要肯干,我敢说,第一年结束,整个示范区都能甩掉三提五统。”
三年之后,若仍有些村子未能达标,那他们的三提五统费用也将一并取消。
只是往后工作的重心,必然会落在这些发展滞后的村落上。
这也是统筹全局的一种体现。
不过,我个人觉得这种情况大概率不会出现。
林放听得一头雾水,忍不住问:
“为什么?”
易学习轻轻敲了敲手边的文件:
“这里有详尽的数据支撑。”
“问题出在哪里,一眼就能看明白。”
“你可知道丰收集团为何不惜投入巨资搜集信息,甚至专门搭建了百万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来存储?”
“正因为数据足够扎实,法国那边才能精准施策。”
“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林放顿时愣住了,心里猛地一震——他这才意识到,祁同伟悄无声息间,已经布下了怎样一张庞大的局。
长长的车队如长龙般驶向丰收集团总部。
赵瑞龙满脸得意,笑得放肆:
“伟哥,俾斯麦这人会来事啊,居然一口气送了咱们一百辆奔驰。”
祁同伟神色淡然:
“这只是第一批,还有另外一百辆已经在新加坡的货轮上了,过几天就到港。”
“到时候还得麻烦龙哥再去海关走一趟。”
赵瑞龙脸色微变,语气一下子谨慎起来:
“德国佬这是什么意思?”
“无缘无故,怎会送这么大一份礼?”
祁同伟微微一笑:
“之前俾斯麦回国前,不是想拉我一起搞那个北方法兰克联合农工体?我没答应,但顺手给他分析了一通局势。”
“这些车,算是咨询费。”
赵瑞龙恍然大悟。
他当然记得,当初为了这事,自家老爷子还特意和钱丰部长一块儿听他做过汇报。
“这么说……日耳曼之墙的计划,真的要成了?”
祁同伟耸了耸肩:
“八九不离十。”
赵瑞龙沉吟片刻:
“看来戴勒姆是得了大便宜,不然也不会这么痛快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