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逆天改命祁同伟,无限进步! > 第166章 怎会送这么大一份礼?

第166章 怎会送这么大一份礼?(2 / 2)

“但这里有个难题。”

“要是年轻人都进厂干活,家里的老人孩子谁来照顾?”

“上有老下有小,哪能安心上班?”

家里老人病弱的,根本不敢让他们独居;

孩子更是离不开大人看护。

总得留个劳动力在家。

“所以为了让人能放心干活,提高生产效率,祁同伟才定下这些规矩。”

“那是形势所迫,也是唯一出路。”

后来二王村壮大,合并了周边两个村,丰收集团成立,工人越来越多。

可问题不但没缓解,反而更严重了。

于是这些最初为应急而设的制度,非但没取消,反而越抓越紧。

祁同伟修幼儿园、盖敬老院、加强民兵巡逻,连村道水电都翻新一遍。

表面看是改善民生,实则核心目标始终如一:让工人无后顾之忧地上工。

“只有家里妥帖了,人才能专心做事。”

“就这样一年年积累,成了如今的规矩。

效果怎么样,你自己也看到了。”

再加上丰收集团带来的税收,

原先那点三提五统,早就不值一提。

干脆在二王村直接取消。

其实不是“取消”,而是被替代了。

农机厂每年上缴的税款,比过去整个村子能出的钱多上百倍。

人家已经用真金白银承担了公共支出,

那些旧摊派自然没了存在的理由。

“这就是一步步走出来的结果。”

林大秘听得嗓子发干:

“可别的村没这个条件啊。”

易学习笑了笑:

“那就得算笔账了。”

“现代农业搞起来后,光是农民增收这一块,就让示范区财政松快了不少。”

“废掉那些乱七八糟的摊派,老百姓心里也痛快。”

“而且祁同伟从没打算一刀切,他是计划用三年时间逐步推进。”

“现在示范区哪个乡镇、哪个村,没跟丰收集团签合作协议?”

“要是还没签,那真是脑子不清醒。”

“我看过一些数据,今年上半年,咱们其他村子的收入,已经追上去年的二王村了。”

“既然去年的二王村能做到,今天的他们为什么不行?”

“这一点,祁同伟心里有数。”

林放一时语塞。

易学习淡淡一笑:

“他的思路很明白:不搞齐步走,谁发展得好,谁先甩掉负担。”

“剩下的村子要想跟上来,就得自己加把劲。”

林放愣住:“不该反过来帮最弱的吗?”

易学习脸色一正:

“这正是示范的意义所在——我们鼓励先进,但不养懒汉。”

“有丰收集团撑着,只要肯干,我敢说,第一年结束,整个示范区都能甩掉三提五统。”

三年之后,若仍有些村子未能达标,那他们的三提五统费用也将一并取消。

只是往后工作的重心,必然会落在这些发展滞后的村落上。

这也是统筹全局的一种体现。

不过,我个人觉得这种情况大概率不会出现。

林放听得一头雾水,忍不住问:

“为什么?”

易学习轻轻敲了敲手边的文件:

“这里有详尽的数据支撑。”

“问题出在哪里,一眼就能看明白。”

“你可知道丰收集团为何不惜投入巨资搜集信息,甚至专门搭建了百万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来存储?”

“正因为数据足够扎实,法国那边才能精准施策。”

“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林放顿时愣住了,心里猛地一震——他这才意识到,祁同伟悄无声息间,已经布下了怎样一张庞大的局。

长长的车队如长龙般驶向丰收集团总部。

赵瑞龙满脸得意,笑得放肆:

“伟哥,俾斯麦这人会来事啊,居然一口气送了咱们一百辆奔驰。”

祁同伟神色淡然:

“这只是第一批,还有另外一百辆已经在新加坡的货轮上了,过几天就到港。”

“到时候还得麻烦龙哥再去海关走一趟。”

赵瑞龙脸色微变,语气一下子谨慎起来:

“德国佬这是什么意思?”

“无缘无故,怎会送这么大一份礼?”

祁同伟微微一笑:

“之前俾斯麦回国前,不是想拉我一起搞那个北方法兰克联合农工体?我没答应,但顺手给他分析了一通局势。”

“这些车,算是咨询费。”

赵瑞龙恍然大悟。

他当然记得,当初为了这事,自家老爷子还特意和钱丰部长一块儿听他做过汇报。

“这么说……日耳曼之墙的计划,真的要成了?”

祁同伟耸了耸肩:

“八九不离十。”

赵瑞龙沉吟片刻:

“看来戴勒姆是得了大便宜,不然也不会这么痛快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