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逆天改命祁同伟,无限进步! > 第146章 你要记住,你背后还有国家、还有家庭

第146章 你要记住,你背后还有国家、还有家庭(1 / 2)

祁同伟随口答道:“据你们的记载,最早的文字版本,是在公元前六世纪到前二世纪之间,由亚历山大的学者们整理修订的。”

“你瞧,这时间跨度实在令人震撼。”

“四百年……阿美连这么长的历史都没有。”

“那你清楚我们所处的年代对应哪个朝代吗?”

“春秋战国时期。”

“那个时代诞生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等诸子百家的杰出人物。”

“我们不仅有确切的文字记录,还有考古发现作为佐证。”

“如此一比较,你该明白哪个更可靠了吧!”

俾斯麦面色泛红,无言以对。

“在东大,三皇五帝被归为传说,是因为那时候的文字是刻在石板上的,称为三坟五典。”

“所以未能广泛流传。”

“否则,那也是有据可查的历史。”

“东大有着深厚的政治与历史传承。”

俾斯麦由衷地感慨:“真羡慕你们有这样的文化根基,我们欧洲的历史大多已经湮没在时间长河中了。”

祁同伟微微一笑。

欧洲不是遗忘了他们的历史,而是他们这群蛮族压根就没留下什么历史,后来又硬是拼凑考证,把古罗马的历史据为己有。

如今这已成了一种政治共识。

不仅如此,他们还“创造”历史,甚至“制造”文物。

出土的所谓“古物”看起来崭新如初,放了一年也不褪色……简直是“奇迹”!

祁同伟懒得再评论这些事。

王忠恕惊异地望着祁同伟,心里一阵发虚。

他突然意识到,眼前的俾斯麦完全被祁同伟压制住了,根本不像他所熟悉的那个高傲、严谨、冷漠的德国铁血代表!

钟小艾转头问:“那稿子是你这两天写的?”

祁同伟点头:“对,是《大国崛起》系列。”

钟小艾愣了一下:“那不是要交给华东论坛的吗?”

祁同伟笑道:“今天正好有汉斯的朋友在,可以请他提提意见。”

钟小艾立刻反应过来:“我这就去拿。”

俾斯麦吃惊地看着祁同伟:“祁先生,你真的写了一篇论文?”

祁同伟摇头:“不是一个,是一整套。”

俾斯麦一脸困惑:“一套?”

祁同伟掰着手指一一列举:“15、16世纪的西班牙与葡萄牙,17世纪的荷兰,之后是约翰牛,再接着是法国和你们德国,然后是隔壁的曰本和北方的苏维埃联盟,最后是鹰酱。”

“我没有精力去研究每个国家的全部历史。”

“但研究他们是如何崛起的,本身就意义非凡。”

俾斯麦皱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

祁同伟坦然说道:“在过去三千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东大一直是世界的中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文明。”

“但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我们经历了深重的屈辱。”

“我们渴望重回曾经的荣耀。”

俾斯麦心头一震。

他忍不住说:“现在东大的地位也不低了。”

“好歹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又是军事强国……”

“你们已经是世界级的大国了。”

祁同伟轻笑:“大国不等于强国。东大底蕴深厚,那一段百年的屈辱,我们不能也不该遗忘。”

“如果我们这一代不努力,不能尽快让东大恢复应有的地位,那这份责任就会留给我们的子孙。”

“难道我们要让后人来评判我们这一代的失职吗?”

俾斯麦完全无法理解祁同伟的这种想法。

他也不懂东大的这种精神。

归根结底,他们的历史太短,从未有过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传统。

钟小艾拿着一沓稿子走了出来。

祁同伟随手递过去:“这是我前几天写的,烦请俾斯麦先生指教。”

俾斯麦恭敬地双手接过,认真地翻阅起来。

他之所以被德国高层派来东大,原因之一就是他对东大文化有深入研究,不但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阅读也毫无障碍。

他越看越惊讶,几次抬头望向祁同伟,又迅速低头继续阅读。

祁同伟在一旁补充:“我毕竟是个外人,学习西方的历史,是站在一个外来者的视角。”

“我已经尽量保持客观中立。”

“如果其中有错误,还请指出!”

俾斯麦连连摆手:“不不不!”

“我说的已经够客观了。”

“真是没想到,您对汉斯的了解,居然比我还深。”

王忠恕忍不住开口:“冯先生,在东大,历史本来就不是热门学科。”

“东大的历史课本向来枯燥得很,在祁主任的《明朝》出版之前,谁愿意啃那些大部头啊。”

“您不懂历史,也挺正常的。”

一旁沉默已久的赵瑞龙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老王这马屁拍得,真是绝了。

赵公子心里清楚,自己不是俾斯麦的对手,从头到尾也就寒暄了几句,其他时候一直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