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个市长一开始还战战兢兢,现在可不一样了,现代农业示范区马上要落地,丰收集团也突然实力大涨,简直是躺着都能出政绩。
如果再能在任上促成一所大学的建设,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能调到京州去了!
高育良不想让上官校长有机会来求他,尽管对方是吕州的领导,但以前可是自己的老上级。
万一上官校长真开口了,自己夹在中间,多为难啊。
说到底,谁不想更进一步呢?
上官校长咬咬牙说道:“要建大学,必须得上面点头。但如果是办个大专,倒是还有操作的空间。”
祁同伟哈哈一笑:“那就这么说定了!”
办大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通过中枢或省里的审批。
就算只是办个大专,省里点头了,师资、教学资源又从哪来?
你也许会说,可以向社会招聘嘛。
但那是二十年后的事了。
现在的情况是,人才大多掌握在国家手里,或者干脆去了国外。
所以,想办大学,没有正府的支持,几乎不可能。
公立大学有正府补贴,像东大现在财政紧张,自然不会考虑新建学校。
只有等到经济真正发展起来以后,新的大学才可能提上日程。
当年科大本来打算落户中原省,最后却去了江淮省,就是这个道理。
简单又现实,甚至有些心酸。
祁同伟办大学的目的很明确——留住人才。
人到一定阶段,责任自然就来了。
成年人几乎没有只为自己的,上有老下有小,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最关心的就是下一代的教育问题。
如果一个地方教育体系健全,上升通道清晰,他们自然愿意留下来。
反之,无论你给多少钱,都留不住人。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型企业建在农村为主的地区,往往都留不住人才——因为没有配套。
如今的祁同伟,不仅是官员,也是企业家。
双重身份让他思考问题的角度比别人更全面。
但受年龄和资历所限,他注定还要在基层干上好些年。
农业,是他落脚的重心,也是最稳妥的选择。
任何产业都有风险,但农业却是最稳妥的路子。
毕竟民以食为天。
特别是在东大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可耕地面积却比不上小国的情况下,粮食安全永远是头等大事。
不管经济如何波动,只要粮食不出问题,就不会有大乱子。
让老百姓吃饱饭,是发展的第一步。
要留住人才,待遇是一方面——民营企业抢人靠的就是高薪。
但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身上背负着太多的责任。
出来打拼的人,尤其是高端人才,他们的需求不仅仅是钱。
他们更关心的是家庭、孩子的发展。
希望一代比一代强,是人最基本的追求。
祁同伟搞的这一切——从幼儿园到高中、敬老院、医院,再到整齐的小洋楼,不是为了炫耀。
那毫无意义。
他真正想做的,是吸引人才,让他们愿意留下来。
做这些事的时候,祁同伟已经把眼光放到了十年、二十年之后。
重生回来的他,比谁都清楚未来的巨变。
就算他告诉别人,这些土房茅草屋将来会成为旅游景点,也没人相信。
旅游?现在饭都吃不饱,谁有那个闲钱去玩?
然而现实往往就是这么出人意料。
上官校长苦笑着摇了摇头,语气略带无奈地说:“你还真是半点亏都不吃。”
祁同伟咧嘴一笑,说:“老师,咱们可是说定了,学校那边要是批下来了,师资这块儿您可得帮衬着点。”
上官校长挑了挑眉:“放心吧,我可不是那种借了东西就不还的。”
祁同伟耸耸肩,笑着说:“对啊,确实是借,准确点说,是借调!”
上官校长愣了一下,半信半疑地瞪着他:“你是开玩笑的吧?”
这时,赵立春慢悠悠地开口:“他说的没错,是真的。”
上官校长一脸震惊:“这事同伟敢做我都觉得不可思议,你居然还支持他?”
赵立春微笑着说:“这是我们布政使府集体讨论的结果。”
“关于同伟提出的人才借调,我们是认真考虑过的。”
“那些同志所在的位置属于边缘部门,但同伟那边的工作可是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改善,意义非常重大。”
“同时,我们也要想办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所以,让他们去试试又何妨?”
“你看看,这才不到一年时间,就为汉东省带来了首个国家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上官校长愣了一下,满脸疑惑:“国家级示范区已经通过了?”
赵立春笑道:“马上就会正式批复了。中枢那边已经跟我打招呼了。”
“估计等同伟回去的时候,文件也就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