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你不是在忽悠我吧?(1 / 2)

高育良冷冷道:

“好,那你现在把祁同伟在二王村干的所有事,原原本本说一遍。”

易学习吃了一惊:

“从头开始?”

高育良瞪了他一眼:

“我交代的还不够明白吗?”

这是命令!

易学习只好硬着头皮讲了起来:

“祁同伟同志刚到二王村第一天,就定了个规矩——谁随地吐痰,罚两分钱。”

“第三天就开始动手打人了——主要是村里几个地痞不服罚款,他就亲自上阵揍了他们。”

“连打了三天,这几个地痞不服气,就把附近村的混混都叫来了。”

“祁同伟又带着人打了三天……”

……

高育良听得一脸惊讶:

“这是真的?”

“他一个人真能撂倒五十多个地痞?”

易学习一脸正色:

“千真万确!后来他还带着全村人去跟隔壁小王庄抢水,一个人追着二十多人跑……”

高育良简直像在听传奇故事,他摆摆手:

“来来来,坐,自己倒杯茶,慢慢说!”

易学习连忙道谢,心里总算松了口气,这一关算是过去了。

等他说完,高育良才明白,自己的得意门生在流水县那可真是拼出了名堂!

用“锋芒毕露”、“霸气外露”来形容都显得太轻了。

给人的感觉是,他每到一个地方,就有一场硬仗要打。

奇怪的是,大家并不觉得祁同伟是个爱惹事的人。

就连高育良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可倒在他手下的,有五十三个地痞,两任小桥镇的镇长,还有一个庞大的宁家……

可别人偏偏觉得他和气、亲民。

高育良想了想,终于明白了原因——祁同伟从来不无缘无故惹事。

每回动手,都是有原因的。

换句话说,他不是好斗的人,而是不好惹的人。

“这小子,挺有意思。”

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只要和被打的人是一个圈子的,以后就没人敢轻易招惹他,因为知道惹不起。

但坏处是,总有其他圈子的人不了解他的底细,一不小心就撞上去,结果——还是被打!

易学习继续往下讲,越讲越顺。

高育良听得越来越入神,也越来越心惊——这真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能干出来的事?

如果是世家出身的子弟,他还能理解。

那种家庭出来的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要是聪明点,再加上资源支持,做到这个程度不算难。

可这是祁同伟啊!

没人比高育良更清楚他的出身背景。

他一边听一边回味,忽然想起一个问题:

“这么说,他一开始就瞒着你了?”

易学习点点头:

“是……”

然后又赶紧摇头:

“不是!”

高育良最烦这种吞吞吐吐的态度:

“到底瞒没瞒?”

易学习苦笑着:

“不是瞒我。”

“只是祁同伟做的事,从来都没想瞒我,但我自己没看出来罢了。”

高育良语气缓和了些:

“不是你笨,是我也没看出来,这小子野心不小。”

易学习诚恳地说:

“大人,您不用安慰我,确实是我自己没看出来,别人早就明白了。”

高育良好奇地问:

“谁?”

易学习低声回答:

“赵立春赵大人。”

嗯?

高育良一愣:

“赵大人?”

易学习叹了口气:

“那是我唯一一次见到赵立春大人。”

“赵书籍跟我谈过,同伟同志志向远大,干的也是光明正大的布局。

他要建设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还让我在流水县好好配合同伟同志的工作。”

高育良皱起眉头:

“那为什么没人跟我提过?”

易学习干笑了一声:

“后来发生了农机厂农机被抢的事情。”

“再往后,赵立春书记决定要动宁家,但手头缺乏得力人选……”

高育良听明白了,原来那时候他还没“上船”呢!

于是他沉默下来,静静听易学习继续说。

易学习说得口干舌燥,足足讲了两个小时,才终于说完。

高育良忍不住问:

“也就是说,你们单靠小桥镇的项目,就能做到一个亿的产值?”

易学习赶紧回答:

“还不止,要看同伟的整体规划。”

“他还设计了一套图纸,准备卖给西汉斯那边。

不过那边不愿意在东大生产,砍价砍得很厉害。”

接着把虎头奔那件事也讲了一遍。

高育良坐不住了:

“那个阿廖沙现在还在二王村?”

易学习连连点头:

“是的!”

“他打算跟着最后一批洋葱一起回京城。”

啪!

高育良一拍桌子:

“要不是人家来收洋葱,钱要打到账上,你们是不是还打算瞒着我?”

“马上备车,我要亲自去二王村见这个人!”

一贯温文尔雅的高育良这次是真的生气了。

他万万没想到,在吕州最让他放心的两个人,居然瞒着他搞出这么大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