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我想在这儿干到退休(2 / 2)

“你们可是我们厂的主力。”

“我希望半年后的表彰简报上能看到你们的名字。”

这话不是随便说说。

薛向阳两口子确实是能人。

老薛来了之后,直接把效率提高了三分之一,赵瑞龙都说,有这样的人才不去用,二机厂破产也是活该。

王美瑶也不是一般人。

当初祁同伟跟她说,只要介绍一个技术过硬、品行可靠的工人,每人奖励一百五十元介绍费。

结果没过几天,赵瑞龙就给了她三千块!

更厉害的是,这些人还不全是二机厂出来的。

后来王美瑶又陆陆续续拉来几十个工人。

光是这些人头费,已经快赶上薛向阳的工资了。

祁同伟用技能查过,王美瑶的“招聘人才”天赋评级是A级。

于是人事科长的位置就非她莫属了。

作为公司的高层,不管是祁同伟、钟小艾还是赵瑞龙,对于农机厂的人员结构都非常重视。

首先,农机厂的员工以二王村本地人为主,这是祁同伟的基本盘,绝对不能动摇。

其次,其他地区的员工要尽量分散安排,防止他们抱团。

此外,还适当引入各地劳动力。

当初那场引发农民冲击县衙的事件,虽然表面上是因为保粮保地的需求,但真正的原因是祁同伟不想让外地势力坐大。

农机厂现在看起来不显眼,但他相信将来会越做越大。

所以,提前做好内部结构的管控,是管理的硬指标。

祁同伟坐镇时当然不怕——

他有“知人知面知心”的技能,谁心里想什么,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他是开挂的!

再加上他有“二王村霸王”的名号。

谁要是不听话,他敢真动手,谁来了也护不住。

可其他管理人员没他这本事。

为了农机厂的长远发展——祁同伟不可能一直坐镇——那就得从源头上把问题解决好。

当然也不是什么人都收,那些信奉各种宗教的,虽然没有明令禁止,但祁同伟早有私下交代:不招!

要是哪天生产任务紧急,你突然说要去祷告、做仪式,不能上班——这谁顶得住?

这种事不能写在明面上,否则容易引发争议。

而且祁同伟还是个干部,肯定不能让人抓到把柄。

所以他在公开场合不会反对什么宗教信仰,但他绝不允许厂里出现这种情况。

为此,他给夜校选用的教材都是那本红色的小册子。

祁同伟见两人神色放松了些,这才开口问:“你们这次外出半年,家里人挺惦记的吧?”

薛向阳看了眼王美瑶,说道:“我家那边就剩下嫂子了,孩子都上大学去了,倒是爱人家里还有老人。”

王美瑶接着说:“我本来就是嫁出去的女儿,跟娘家来往也不多。”

“主要是现在日子过得紧巴,人情往来花销太大。”

“这次回去,我给娘家人包了个一千块的红包,老一辈的挺高兴。”

她说这话时,神情颇为复杂。

其实王美瑶的工资并不低,过年那会儿,工资翻倍不说,还拿到了五千块的年终奖。

她这半年的收入,已经赶上万元户了。

给娘家一千块,对她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负担。

薛向阳轻轻拍了拍王美瑶的肩膀,转向祁同伟说:“祁总,我们俩能不能搬到二王村去?”

钟小艾听了,有些惊讶:“你们要放弃城镇户口,去做农民?”

这可太出人意料了。

现在谁要是干这种事,估计会被当成脑子有毛病。

从那会儿一直到新世纪初,几乎都是农村人拼命往城里挤,从没听说过城里人主动往农村搬的。

不说别的,光是手续就难办,还得花钱!

没想到,薛向阳竟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祁同伟问:“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

薛向阳答道:“我和美瑶都是在工厂干了一辈子的人,我在厂里待的时间,比在家都长。”

“以前还盼着二机厂能翻身,现在看,没戏了。”

“跟咱们农机厂比,差距太大。”

祁同伟点点头。

薛向阳眼光不差,后来二机厂果然倒闭了,被一个私人老板接手。

“在农机厂,我找回了刚参加工作时的那股劲儿。”

“还有,厂里给的待遇也不错。虽然在农村,但那里的城镇化程度,不比京州一些地方差。”

“医院、学校、市场啥都有,配套齐全。”

“在二王村生活,比我现在住的地方还方便。”

“我这个人直来直去,不懂绕弯子,换个人可能就容不下我了。可祁总、钟总和赵总却给了我最大的空间和最大的支持……”

“我想在这儿干到退休。”

祁同伟端着茶杯的手停了一下,抬头看着薛向阳,语气郑重地说:“老薛,这可是影响一生的决定。”

薛向阳语气坚定:“不是冲动决定的,是我和爱人反复商量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