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1 / 2)

祁同伟摆摆手:“这还不算什么高风险职业。”

“真正危险的,是那些五院四系出来的官。”

赵瑞龙若有所思:“汉大政法系好像也是五院四系的吧?”

祁同伟淡淡一笑:“五院四系有个说法。”

“三分之一的人忙着搜集师兄师姐的罪证,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已经进了监狱。”

赵瑞龙干笑:“你们这圈子……挺特别的。”

他不愿再谈这个话题,总觉得背后有些发凉,“那易县令这次……应该没问题吧?”

祁同伟摇头:“有什么问题?”

“这种事太常见了。”

赵公子一脸不信:“哪里常见了?”

“县衙都被冲了!”

祁同伟笑了笑,

“你只是没关注罢了。”

“在京州,还有人冲过省政府。”

啊?!

祁同伟补充道:“最近很多国企倒闭,影响的不是几个人。”

“我记得老薛原来那个第二农机厂,去年就上千人在省政府门口聚集过……”

赵瑞龙拍了拍脑袋,他想起来了,确实有这么回事。

可面对这种情况,省里也束手无策。

这是大趋势。

以前一个国企倒闭,就像天塌下来一样。

现在倒闭的多了,大家也都习惯了。

赵瑞龙神色有些复杂:“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到

赵公子仍有些担心:“易县令真没事?”

祁同伟不以为意:“能有什么事?”

“上面自然会给他撑腰。”

“你想想,宁家还在的时候,小桥镇别的村子比现在还惨。”

“可那时候一个闹事的都没有。”

“现在宁家倒了,百姓日子比以前好了,反倒出了这事。”

“你觉得上面会怎么想?”

赵瑞龙迟疑道:“欺软怕硬?”

祁同伟无语:“你要骂就骂你自己吧,别把我们也搭进去。”

“这事其实很简单,根源是我们厂里的招工引起的。”

“流水县是农业大县,有守住耕地的职责,因此,不可能让所有农民都转去当工人。”

“这是原则。”

“我们招工条件里写得很清楚。”

“我们名声不好,农民不敢找我们,他们只能去找易县令。”

“归根结底,还是易县令替我们担了责任。”

“你说,高老师会怪罪他吗?”

赵瑞龙摆摆手:“不会!”

祁同伟也点头:“没错,不会!”

“换作别的官员,可能就敷衍过去了。”

“要是遇上狠一点的,说不定还会调人把农民驱散。”

“但易县令是个很有担当的人。”

“他会耐心地和农民沟通。”

赵公子不信:“这种事靠讲道理能解决?”

祁同伟奇怪地看他一眼:“为什么讲不通?”

“农民不是傻子,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不好,他们心里明白。”

“只是暂时接受不了我们的安排罢了。”

“别小看易县令,他的口碑很好,我相信他能把这事处理妥当。”

“当然,我们也得做好准备。”

赵瑞龙疑惑:“什么准备?”

祁同伟耸耸肩:“就是配合易县令的准备嘛!”

赵瑞龙正一头雾水时,易学习匆匆赶了过来,神情有些尴尬:“同伟,能不能帮忙解决一部分岗位?”

赵公子服气了,这人真是料事如神?

……

赵瑞龙打量着祁同伟,忍不住问:“同伟,你老实说,你是不是有预知能力?”

“不然你怎么知道易县令会来找你帮忙?”

易学习也吃了一惊:“咦?你早就预料到我会来?”

赵公子调侃道:“我以前看《三国演义》,总觉得诸葛亮太聪明了,聪明得不像人。”

“现在看到同伟的表现,我突然觉得诸葛亮也不是不能理解。”

“毕竟,像他这样的人物就在我们身边。”

祁同伟笑着摇头:“我不是什么会算命的神棍,也不是妖人。”

“我能料到他会来求助,只是因为我了解他的为人。”

“他作风踏实,严于律己,做事认真负责。”

“换成别人,面对小桥镇的农民冲进县衙,早就把人赶出去了。”

“但易县令不会这么做,他知道农民为什么会这么做,也理解他们的心情。”

“致富,谁不希望呢?”

“古人也说过,不怕少,就怕不公。”

“这事说到底,是因为二王村和大小王庄合并引起的。”

“农民一时接受不了,做出点过激反应,也是人之常情。”

赵瑞龙撇嘴:“我不理解。”

“老爷子说得对,我确实不适合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