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鹤看着案台上的所有线索,心中已然有了清晰的脉络。这场较量,不仅是兵力的对决,更是情报与智谋的比拼。裕王蛰伏二十年,谋划周密,势力庞大,但他也并非无懈可击——他的野心太大,树敌太多,且过于依赖“双影”和密诏的威慑,一旦这两样被破解,他的势力便会土崩瓦解。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炽烈,照亮了书房内的每一件物品,也照亮了凌云鹤眼中的坚定。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与阴谋的较量。但他无所畏惧,因为他身后是大明江山,是天下苍生,这一战,他必须赢,也只能赢。
众人散去后,凌云鹤独自留在书房,将所有线索重新整理归档,分门别类地记录在案,形成一份完整的情报汇总。他反复翻阅,仔细推敲,确保没有任何遗漏或疑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后续的计划,他不敢有丝毫马虎。
不知不觉间,已至正午。书房外传来护卫的声音:“先生,午膳已备好,是否现在传进来?”
凌云鹤抬头看了看窗外的日头,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道:“不必了,让人送些茶水和点心进来即可。另外,去地牢看看‘塑形师’醒了没有,有任何情况,立刻禀报。”
“是,先生。”护卫应声离去。
凌云鹤端起桌上的凉茶,喝了一口,稍稍缓解了口干舌燥。他再次看向案台上的情报汇总,心中默默盘算着后续的步骤。审讯“塑形师”是关键,只有拿到地宫内部的机关破解之法,突袭行动才能事半功倍。同时,对南宫密道的侦查也不能放松,必须堵住裕王所有可能的逃生路线。
而最让他担忧的,是藩王和蒙古骑兵的动向。一旦他们提前发难,京城的防卫将面临巨大压力。汪直的西厂虽精锐,但要同时监控这么多目标,难度极大。他必须做好两手准备,既要确保突袭南宫的成功,也要防备外部势力的进攻。
正在这时,护卫匆匆回报:“先生,地牢传来消息,‘塑形师’已经苏醒,但情绪依旧癫狂,不肯配合审讯,还在大喊大叫,说‘烛龙’大人会来救他,让我们放了他。”
凌云鹤眼中闪过一丝厉色:“知道了。让医术高明的人继续给他诊治,确保他身体无碍。再派两名擅长审讯的锦衣卫去,不用严刑逼供,用‘塑形师’最在意的‘艺术’作为突破口,告诉他,若肯配合,我们可以让他的技艺流传于世;若不肯,便将他的所有作品、手札全部销毁,让他的心血付诸东流。”
“属下明白!”护卫领命而去。
凌云鹤放下茶杯,心中暗道:“塑形师”虽癫狂,却对自己的“艺术”极为执着,这便是他的软肋。只要能击中这个软肋,必然能让他开口。
他重新坐回案前,拿起那份兵力部署草图,仔细研究起来。草图上标注的“死士营”“弓弩阵”“火药库”等字样,让他对南宫的防御布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结合裴远侦查到的巡逻路线,开始在心中初步构思突袭的战术——如何避开巡逻死士,如何破解入口机关,如何分兵堵住密道,如何快速控制地宫核心区域。
这场突袭,必须做到速战速决,在裕王反应过来之前,将他擒获,切断他与外界的联系,否则一旦拖延下去,外部势力介入,局面便会失控。
时间一点点流逝,书房内的烛火再次燃起时,已是傍晚。审讯“塑形师”的锦衣卫传来消息,“塑形师”在得知自己的作品可能被销毁后,情绪出现了波动,虽依旧嘴硬,但已不再疯狂嘶吼,开始与锦衣卫讨价还价。
“有进展就好。”凌云鹤心中稍定,“继续跟他谈,告诉他,只要他说出地宫内部的机关布置、死士数量和裕王的贴身护卫情况,我们不仅不销毁他的作品,还会将他的手札妥善保存,让后人知晓他的‘技艺’。”
锦衣卫领命而去。凌云鹤知道,“塑形师”的心理防线已经松动,攻破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拿到他的供词,突袭计划便能进一步完善,距离平定叛乱,又近了一步。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心中感慨万千。京城的百姓们,此刻还不知道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逼近,依旧过着平静的生活。他必须尽快行动,在危机爆发之前,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守护这份平静。
夜色渐深,书房内的烛火依旧明亮。凌云鹤依旧在案前忙碌,梳理情报,完善计划。他知道,这场关乎大明国运的决战,已进入倒计时。他必须做好万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