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他一边书写,一边说道,\"你立即去办两件事:第一,暗中查访京城内所有可能流通此物的商铺;第二,加派人手,监视各王府及勋贵府邸的动静。\"
\"大人是怀疑......\"
\"制造如此精妙的'复制品',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凌云鹤笔走龙蛇,语气森冷,\"这京城之中,必定藏着一个我们尚未发现的秘密工坊。而能够支撑这等规模的行动,其背后之人,绝非等闲。\"
他将写好的密令递给裴远:\"还有,你亲自去一趟北镇抚司,调阅近三个月所有出入京城的西域商队记录。记住,要暗中进行,不要打草惊蛇。\"
裴远接过密令,郑重地收入怀中:\"属下明白。\"
就在裴远准备离开时,书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快步进来,单膝跪地:\"大人,宫中来人了,说是陛下急召。\"
凌云鹤与裴远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看来,朝中的风波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剧烈。\"凌云鹤整理了一下衣冠,对裴远说道,\"你按计划行事,我先进宫面圣。\"
走出书房,只见一名小太监正焦急地等在院中。见到凌云鹤,连忙上前行礼:\"凌大人,陛下在乾清宫等候多时了,请随奴才速速进宫。\"
凌云鹤点了点头,跟着小太监向外走去。路过庭院时,他注意到墙角的一株老槐树上,几只乌鸦正在不安地鸣叫,声音嘶哑难听。
马车在夜色中疾驰,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沉闷的声响。街道两旁的店铺大多已经打烊,只有零星几家酒馆还亮着灯火。透过车窗,凌云鹤看到几个醉汉正在街角争执,旁边围观的百姓也都面带忧色。
\"看来,这'双影案'已经让整个京城都人心惶惶了。\"凌云鹤在心中暗叹。
抵达宫门时,守门的侍卫比往常多了数倍,检查也格外严格。就连凌云鹤这样的朝廷重臣,也要经过层层盘查才能入内。
\"凌大人见谅,\"领队的侍卫统领拱手道,\"非常时期,不得不谨慎行事。\"
凌云鹤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注意到,就连宫墙上的侍卫也都神情紧张,不时地扫视着宫内的各个角落。
乾清宫内,烛火通明。宪宗皇帝独自坐在龙椅上,面色疲惫。见到凌云鹤进来,他挥了挥手,示意左右侍从退下。
\"凌爱卿,\"宪宗的声音有些沙哑,\"今日朝会上的情形,你也看到了。这'双影案'若不能尽快查清,恐怕朝纲就要大乱了。\"
凌云鹤躬身道:\"臣明白。只是此案牵涉甚广,恐怕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查清的。\"
宪宗叹了口气:\"朕知道。但如今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就连宫中也......\"他顿了顿,没有继续说下去,但眼中的忧虑却显而易见。
\"陛下放心,\"凌云鹤郑重地说道,\"臣必定竭尽全力,查明真相。\"
宪宗点了点头,从案上取过一份奏折:\"这是今日通政司呈上来的,你看看。\"
凌云鹤接过奏折,快速浏览了一遍。这是一份来自江南的密报,上面提到近来江南各地也出现了类似的诡异传闻,甚至有人声称看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地方官员。
\"这......\"凌云鹤眉头紧锁,\"难道不止京城?\"
\"朕担心的正是这个。\"宪宗站起身,在殿内踱步,\"若这'再造'邪术已经流传开来,那后果不堪设想。\"
殿内的烛火随着皇帝的步伐轻轻摇曳,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壁上,忽明忽暗。
\"陛下,\"凌云鹤沉吟片刻,\"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要稳住朝局。建议陛下明日下旨,命各部照常理事,不得因谣言而耽误政务。同时,可暗中加强宫禁守卫,以防不测。\"
宪宗停下脚步,点了点头:\"就依爱卿所言。另外,朕赐你密折专奏之权,此案若有任何进展,可直接向朕禀报,不必经过通政司。\"
\"臣领旨。\"
当凌云鹤走出乾清宫时,夜色已深。宫墙上的灯笼在秋风中摇曳,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抬头望向夜空,只见乌云蔽月,星光黯淡。
\"大人,\"等候在宫门外的裴远迎了上来,\"方才得到消息,西城有一家香料铺连夜关门,店主不知所踪。\"
凌云鹤眼神一凝:\"看来,有人开始坐不住了。走,我们立即去那家香料铺。\"
两人翻身上马,在夜色中向着西城疾驰而去。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马蹄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
朝野上下的恐慌,仅仅是个开始。凌云鹤清楚地意识到,他正在面对的,是一个隐藏在暗处、能量巨大的对手。而这个对手的目的,恐怕远不止制造几具\"双影尸\"那么简单。
真正的风暴,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