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开启后,内部的空气质量分析显示氧气含量21%,温度20c,气压保持在海平面标准值,完全适合生命活动。值得注意的是,空气中检测到微量的惰性气体混合物,这种混合比例恰好是最适合碳基生命呼吸的配比。
探索队分成三个小组进入遗迹,每组配备2台照明机器人和环境监测仪。通道墙壁上刻满了发光的星象符号,这些符号使用某种发光微生物制成,经过数万年仍然保持着生物活性。符号的排列方式显示出高度的数学美感,每个符号都在缓慢变化,仿佛在讲述一个动态的故事。
中心大厅的数据终端直径5.2米,由一种未知的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制成,表面温度保持恒定的17c。当绿星族的意识传承者靠近时,终端表面自动浮现出接口装置。这些接口看起来像是为某种触须状的肢体设计的,正好符合绿星族的生理特征。
绿星族的意识传承者通过生物接口与终端连接,信息传输速率达到1tb\/秒。全息投影显示出星灵文明的完整历史时间线,从最初的单细胞生物到星际文明的全过程。特别详细记载了混沌侵蚀的过程:这种侵蚀通过扭曲量子纠缠状态来破坏文明的能量网络,与恐龙文明之前遭遇的混沌威胁具有相同的本质。
最重要的发现是能量屏障技术的原理图,显示其基于量子缠绕原理,保护半径精确到1000公里。技术文档显示,这种屏障可以通过调节量子态密度来适应不同强度的混沌攻击。同时获得的还有详细的星图数据,上面标注了47个曾经属于星灵文明的星系,每个星系都有完整的资源分布和生态环境评估。
数据还揭示了一个重要事实:绿星族是星灵文明专门创造的\"生态守护者\"后代。星灵文明在消亡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了绿星族,赋予他们维护行星生态平衡的特殊能力。绿星族的光合作用系统和意识交流能力都是星灵文明精心设计的成果。
探索队小心翼翼地收集所有重要数据,使用纳米级扫描仪记录每一个细节,分辨率达到0.1微米。在72小时的探索期间,遗迹内部发生了3次轻微的结构震动,震级在里氏2-3级之间。监测显示这些震动来源于遗迹的自我维护系统,可能是某些沉睡数万年的装置重新启动产生的振动。
返回绿环星后,银辉与绿核立即成立了\"星灵技术研究中心\"。来自两个文明的150名顶尖科学家使用量子计算机解析获得的数据,计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亿次。初步分析显示,能量屏障技术可以将混沌能量的影响降低91.7%,这为抵御未来可能的大规模混沌攻击提供了重要保障。
星轨在《演化观察手册》中详细记录了这一重大发现:\"星际纪元4年,恐龙与绿星族联合探索星灵文明遗迹,不仅获得了对抗混沌的关键技术线索,还揭开了绿星族的起源之谜。这次探索证明了跨文明合作的价值,也为应对未来的宇宙危机提供了重要技术储备。\"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星灵文明的科技树与恐龙文明有着惊人的相似度,特别是在能源利用和空间技术方面。这种相似性不仅体现在技术原理上,甚至连发展路径都惊人地一致,仿佛两个文明在平行发展一般。
研究中心开始尝试复原能量屏障技术,使用绿环星特有的晶体材料制造原型机。经过数百次实验,第一台可运作的原型机终于问世。测试数据显示,这台机器能够产生稳定的量子屏障,有效抵御已知形式的混沌攻击。屏障的能耗比预期低30%,这要归功于绿星族提供的生物能源优化方案。
这次探索不仅带来了技术进步,更促进了两文明间的深度理解。科学家们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每天有超过300名研究人员在此工作。恐龙人工程师从星灵文明的技术中获得了新的设计灵感,而绿星族则更好地理解了自己的起源和使命。
星灵文明的遗产正在成为连接两个文明的桥梁。每个新发现都在扩展着他们对宇宙的认知,也让他们更加明白作为智慧生命的责任与使命。在浩瀚的宇宙中,一个古老的文明通过其遗产,正在指引着后来者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