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道朱棣三人的身份后、历朝历代的众人哑火了。
前面是修筑了都江堰这种泽被后世的大工程的李冰父子,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丞相。
后边这三人是用《永乐大典》换的名额!
那可是旷古烁今的类书!
用这个换名额……好吧,确实比不上,比不上,他们谁都比不上啊!
而此刻,最心情复杂的,莫过于明朝,洪武年间,应天府(南京)皇宫。
奉天殿内,气氛异常微妙。
龙椅上的朱元璋,面色复杂地看着天幕上那个身着后世衣物、短发精干、不怒自威的“永乐皇帝”朱棣,
又缓缓将目光下移,落在了底下,那位同样年轻、此刻正抬着头,看着天幕,看不清神色的燕王朱棣身上。
满朝文武鸦雀无声,连呼吸都放轻了。
谁都知道,天幕上那位,就是眼前这位燕王殿下的“未来”。
老朱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
有骄傲吗?
有的。
自己的儿子,在未来成了开拓疆土、威震四海的皇帝,编纂了旷世大典,这无疑证明了老朱家血脉的优秀。
有愠怒吗?
更是有的。
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永乐……”朱元璋喃喃自语,声音低得只有他自己能听见。
他沉默着,目光深邃,无人能猜透这位开国皇帝此刻在想些什么。
而年轻的燕王朱棣,感受到父皇那复杂难明的目光,心中亦是波涛汹涌,不敢看父皇,只敢盯着天幕上的“自己”看。
哎!好处全是永乐大帝朱棣的,锅全是他燕王朱棣背的。
“最后,嬴子慕拉过了一旁的扶苏。
“至于这一位嘛,”她笑着拍了拍扶苏的胳膊,
“想必大家看他的长相也能猜出七八分。没错,他就是我家阿父的长子,我的大兄——扶苏!””
对于扶苏的登场,历朝历代的反应反而相对“平淡”了一些。
倒不是不惊讶,而是觉得……情理之中?
“果然是长公子扶苏!”
“如果始皇帝陛下开了口,嬴姑娘还能不让自家兄长来吗?”
“就是,有什么好东西,肯定是先紧着自家人啊!换我我也这么干!”
“看来有家人在后世真好啊,连带着兄弟姐妹都能沾光。”
几乎所有人都自动脑补了“始皇爱子,特允其前往后世见识”的戏码,丝毫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裙带关系?
呵,这能叫裙带关系吗?
这叫人之常情!
没看到嬴姑娘对始皇那是何等程度的崇拜与孝顺?
如果始皇开口,这点要求算什么?
唯有儒家子弟,看到以仁厚闻名的扶苏能去后世,心中不免多了几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