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下的历朝历代
“多……多少?四百九十二……亿?”
某个以富庶闻名的王朝都城,一位掌管国家钱袋子的户部老尚书,手指颤抖地几乎要将自己的胡须揪下来。
他毕生都在与田赋、盐税、漕粮打交道,最大的梦想也不过是国库岁入能增加个一两成。
四百九十二亿?这个数字已经超越了他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范畴,他只觉得头晕目眩。
“仅仅……仅仅凭借一只兽?无需征战,无需劳役,甚至无需它做任何事,只需存在,便能聚敛如此财富?” 一位以开疆拓土的将军震惊了。
他麾下铁骑踏平四方,所获战利品堆积如山,似乎也不及这天幕中轻飘飘一句“年吸金数百亿”来得震撼。
很快,人们从单纯的数字震惊中回过神来。
“此前天幕曾言,后世利用那秦始皇陵、万里长城等古迹,吸引游人,日进斗金。朕尚可理解,毕竟那是宏伟奇观,承载历史,引人好奇瞻仰。
可这……这食铁兽,虽则珍稀,究其根本,不过是一畜生啊!” 一位崇尚文治武功的皇帝,对着身边的近臣,语气中充满了不可思议。
“陛下,臣……臣以为,后世之人,已将‘生财之道’钻研至化境矣。”
近臣擦着额角的汗,“利用先人遗产也就罢了,竟连一只懵懂野兽,都能被他们点石成金,奉为‘财神’!这……这简直匪夷所思!”
另一位精于商道的臣子则看得更深:
“观其后世,这‘熊猫经济’绝非孤立。那秦始皇,在后世成了一个名唤‘Ip’的物事,靠其名头、其故事、其遗留之兵马俑,便能持续生利。
如今这食铁兽亦是如此,它本身便是活着的‘Ip’。其‘可爱’即是价值,其存在便能吸引海量关注与钱财涌入。
这已非简单的奇货可居,而是一套……一套吾等尚未理解的、围绕‘名望’与‘情感’构建的生利体系!”
在惊叹与剖析之后,一股浓浓的遗憾和无力感,如同阴云般笼罩在许多有心人的心头。
“可惜!太可惜了!” 某个繁华都市的商会首领,拍着大腿连连叹息,
“若此法能在吾朝推行,寻一祥瑞之兽,或是一处奇景,加以宣扬,何愁商税不增?府库不盈?”
他开始在脑中飞快搜索本朝有没有什么特别可爱或者稀奇的动物,大虫(老虎)?
太过凶猛。
仙鹤?
虽优雅却不够亲近。
怎么看,似乎都找不到能像那黑白熊一般,拥有通杀男女老少的“观众缘”的存在。
哎!
就是可惜了。
一位地方官员更是愁眉苦脸:“吾治下倒是有几处山水尚可,也试图吸引些游玩的士子商人,可收益微薄。
如今看来,非是山水不好,而是吾等不懂那‘运营’与‘吸引’之法啊!后世之人,竟能将‘可爱’量化成如此惊人的财富,吾等却连模仿都无从下手!”
他们悲哀地发现,这套“熊猫经济学”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几乎是无法复制的。
首先,交通不便,信息传播缓慢。纵使某地真有神兽,消息传开恐怕也需数年,热度早过了。
其次,平民百姓大多困于土地,为温饱奔波,哪有闲钱和闲情逸致为了看一只动物而远行?
再者,社会观念也不同。
在上位者或许视珍禽异兽为玩物或祥瑞,在下位者则可能视其为猎物或威胁,很难形成那种纯粹的、为“萌”而消费的大众心理基础。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他们没有那能将一只熊猫瞬间推上“顶流”,并将其形象转化为无数商品销往四海的神秘力量——互联网和现代商业体系。
“空有宝山,而不得其门而入啊!” 无数精通经济之道的能臣干吏,发出了类似的感慨。
他们眼睁睁看着后世一种全新的、近乎点石成金的财富创造模式,却因时代的壁垒,只能望洋兴叹。
这种感觉,比从未知晓更令人煎熬。
然而,这番见识带来的冲击,并不仅仅是遗憾。
它更像一颗种子,在许多人心中,悄然改变了对“国力”二字的单一认知。
原来,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富裕,并不仅仅体现在仓廪是否充实、武备是否修明、疆域是否辽阔。
还有一种力量,它无形,却同样能汇聚海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