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始皇的小公主在后世稿天幕直播 > 第286章 未尖锐的爆鸣!乱了,全乱了

第286章 未尖锐的爆鸣!乱了,全乱了(2 / 2)

但抄着抄着,研究员们发现有点不太对劲了。

“老张,你来看这一段……这记载的不是秦国事,这分明是……楚国的祭祀典仪啊!”

“我这边也是!这几卷好像是齐国稷下学宫某位学者的言论辑录,有些观点从未见于传世文献!”

“还有这个,这是赵国边塞的兵力部署和粮草记录吧?虽然可能是战利品,但这细节也太……”

“我这边发现了魏国世族的家族谱牒和部分土地契约……”

不对劲!

非常不对劲!

这批竹简中,有大量内容是记录战国时期六国历史的,视角多样,细节丰富,很多都是现存史料中未曾记载的孤本!

其价值无疑足以改写部分战国历史!

然而,真正的“爆鸣”来自于检测结果的出炉。

碳-14测年结果明确显示:这批竹简的制作和使用年代,确凿无误地指向了——秦朝时期!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批竹简,极有可能就是秦始皇嬴政在统一六国后,收集、保存在咸阳宫中的、来自六国的珍贵典籍和档案!

是那段“书同文,车同轨”,收缴天下书以充实宫室秘府的历史的直接物证!

“天啊!这……这难道是传说中的‘秦火’之余?项羽不是把咸阳宫都给烧了吗?

阿房宫也烧了!怎么还会有这么多、保存这么完好的竹简流传下来?!”

一位年轻的研究员抱着脑袋,感觉世界观受到了冲击。

但,这还不是最惊悚的。

紧接着,对竹简本身及包裹残留物的物质成分分析结果,给了所有人最后一记重击!

检测数据清晰地表明,这些竹简近期所处的埋藏环境,其土壤成分、微生物群落、干燥程度等特征,与千里之外的新疆——尤其是罗布泊、尼雅等沙漠古城遗址地区的环境特征高度吻合!

罗布泊?!

新疆?!

“嗡——”的一声,整个考古部炸锅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一位老专家猛地站起来,眼镜都歪了,

“秦朝的版图,西至陇西,临洮已是边陲!新疆……那是西域!

是汉武帝之后才逐渐纳入视野的地方!张骞还没凿空呢!

这批竹简怎么会出现在新疆?!还在罗布泊那种地方?!”

“难道是后人带过去的?可谁会在秦朝刚灭没多久,就把这么一大批明显是宫廷藏书的竹简,千里迢迢运到当时人迹罕至的西域沙漠埋起来?图什么?!”

“而且,历史上明明记载项羽入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如果这批竹简是咸阳宫藏书,它们是怎么在滔天大火中幸存,然后又神秘地出现在不属于秦朝版图的新疆的?!”

“逻辑呢?时空顺序呢?全乱套了!啊啊啊啊啊!”

尖锐的爆鸣声再次响起,这次是混合了极度兴奋、巨大困惑和世界观崩塌的呐喊。

考古部内,平日里严谨沉稳的专家学者们,此刻要么抓着自己的头发原地转圈,要么对着检测报告喃喃自语,要么聚在一起激烈争论,面红耳赤。

这批神秘出现的竹简,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

不仅以其惊人的内容价值震撼了学术界,更以其完全不符合已知历史逻辑和地理常识的“出土”背景,带来了无尽的谜团。

秦始皇的藏书,为何会出现在汉武时代才开拓的西域?

项羽的大火,为何独独“放过”了这批足以颠覆部分历史认知的珍贵典籍?

那个匿名寄来包裹的人,究竟是谁?

他\/她是在哪里,如何得到这批竹简的?

乱了,乱了,全乱了!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部,因为这个突如其来的“礼物”,陷入了一场甜蜜又极其烧脑的风暴之中。

而这场风暴的源头的“当事人”……还在去理塘的车上睡...额...不是,是晕着呢。

【下午,车辆终于驶入有 “世界高城”之称的理塘县城。

这里的海拔高达4014米,比新都桥又高出一大截。

多吉直接将他们送到了预订的理塘假日酒店,这家酒店配备了完善的供氧设备,对初来乍到的游客非常友好。

办理入住时,多吉再三强调:“今天刚到理塘,切忌兴奋奔跑或大声叫唤。回房间后先喝点热水,休息一下。

晚餐吃点容易消化的,比如粥、面条之类的。晚上好好休息,让身体慢慢适应这个高度。有事记得打我电话。”

一行人严格按照指示行动。

进入房间,感受到弥散式供氧带来的舒适,才稍稍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