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缆车若是用来转运货物,尤其是在两山之间、江河两岸,能省下多少脚力钱、舟船费?而且风雨无阻,速度恒定!若能在各大商路要冲广设此物,这……这简直是点石成金之术啊!”
另一位则想得更远:“何止货运!诸位请看,那泰山之上,既有缆车,则山顶旅店、酒肆、货摊必然兴盛。
此物一端,系着的是滚滚财源!后世之人,竟将这天险化作了生财之道,这份心思,吾等远远不及!”
一些务实的地方官员则在思考民生应用:“若能在一些偏僻险峻、交通不便的村落与外界之间,架设小型的此类设施,用于运送急用药材、传递紧要文书,甚至救助危重病人,岂不是活人无数之善政?”
深闺之中,那些通过天幕早已见识过后世女子风采的女郎们,此刻更是心潮澎湃。
一位千金对侍女感叹:“你看那天幕之中,与男子同乘一厢、指点江山的女子何其坦然!她们无需顾忌‘男女授受不亲’,只因在那后世,女子亦可凭自身能力立足。能如此自由地徜徉于天地之间,真乃我辈不敢想之幸事。”
明朝
紫禁城内,君臣议事之余,亦在讨论天幕奇景。
一位将军目光灼灼:“陛下,此物于军旅之事,大有可为!无论是奇兵突袭,跨越险隘,还是于高处设立此种‘移动望楼’,监察敌情,皆能收出其不意之效。若能仿制,我大明边军如虎添翼!”
深受理学影响的官员则态度复杂:“此物确为鬼斧神工,然则,轻易登天,是否亵渎山岳神灵?且人人皆可轻易登顶,是否会失了对天地、对圣山的敬畏之心?”
但即便是他们,也无法否认那钢铁缆车所展现出的、足以令鬼神惊泣的磅礴力量。
更多的中下层官吏和读书人,则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惊后,开始对实学、对技术有了空前的渴求,。
“《天工开物》所载,已是凡间技艺之精华,然与后世相比,犹如萤火之于皓月。”
一位县学生员感慨,“其所依仗者,乃格物之精深,算学之缜密,材料之坚韧。我辈若只知空谈性理,鄙薄技艺,则永难企及后世之项背。”
清朝
茶馆里,各色人等议论纷纷。
一位留着辫子的老学究捋着胡须,一脸凝重:“体统何在?体统何在啊!泰山乃五岳之尊,帝王封禅之圣地,岂容此等铁器绳索亵渎?不成体统!”
旁边跑江湖的商贩却不以为然:“老爷子,您这话说的,多方便啊!咱们走南闯北的,要是有这玩意儿,过那险峻的蜀道、太行山,得省多少事,少遇多少山匪啊!”
对于广大平民百姓而言,最初的震撼过后,缆车带来的更多是朴素的惊叹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乖乖!坐在盒子里就能飞上山!这怕是只有神仙才能享用的福气吧?”田间老农拄着锄头,看得目瞪口呆。
“爹,你看清楚,那不是神仙,那是跟咱们一样的后世普通人!”旁边的儿子纠正道,眼中充满了向往,
“要是咱们这儿也有这玩意儿,以后进城卖粮,就不用翻那累死人的老鹰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