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马井之战(2 / 2)

“种花家选择了另一条路,用严格的法律和高效的执法,几乎彻底杜绝了民间枪支泛滥的可能性。

或许这会牺牲掉一部分人‘持枪自卫’的自由,但换来的是绝大多数人免于恐惧的自由,是走在街上不用担心被流弹击中的安全。这笔账,怎么算都是值得的。”

嬴子慕看向嬴政,“这其实和阿父您当年‘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的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消除内乱隐患,巩固国家安定。”

嬴子慕说完,客厅里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

赢稷颔首,脸上是深深的赞同:“乱世用重典,盛世需严治。 以十四亿之众,若利器散于民间,确如遍地火种,稍有不慎,便可燎原,遗祸无穷。此举,非怯懦,实乃大智慧,大担当!是以一时之‘禁’,换万世之‘安’。”

小嬴政也跟着点点头:“哦……政儿明白了。”

嬴政也是眼中流露出深切的认同和赞赏。

昔日他统一六国,首要之事便是收缴天下之兵器,铸为金人,绝非仅仅为了炫耀武功,更深层之意,便在于弭兵止戈,弱化民间私斗乃至叛乱之根基,强化朝廷掌控,以求江山永固,社稷长安。

看来后世子孙,虽历朝代更迭,于此道之认知,竟与他不谋而合,且执行得更为彻底。

他作为开创性的集权帝王,太明白武器分散在民间意味着什么了。

对他而言,强大的武力必须也只能掌握在国家手中,用于对外征伐和对内维护秩序,绝不能泛滥于闾巷之间。

后世种花家的禁枪政策,简直就是他“收天下之兵”思想的现代化、制度化和完善版延伸。

嬴子慕为了更具体地说明枪支泛滥的可能后果,在手机上搜索了一下,给他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案例,

“其实,在种花家严格禁枪之前,民间尤其是某些宗族观念强的地区,是存在过大规模械斗的情况的。

比如1993年,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的马田村和井岗村之间,就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宗族械斗事件,后来被人称为‘马井之战’也称为‘种花家911事件’。”

嬴子慕调出了一些历史资料图片和报道: “你们知道这场械斗规模有多大吗?双方参战总人数达到了5000多人!这已经不是打架斗殴,简直是一场小型战争了!”

“他们不仅有土枪土炮、砍刀梭镖,甚至动用了自制炸药包、手榴弹、土地雷、还有雷管!”

“作战安排上,设立了总指挥部、参谋长、前线指挥、后勤保障,甚至还有专门的‘侦察兵’和‘通信员’!”

“后勤方面,全民动员,家家户户出钱出粮,妇女老人负责做饭、运送弹药、护理伤员,完全就是一套完整的战争动员体系。”

“这场械斗断断续续打了几天,动用了一切能想到的‘武器’,甚至破坏了公路和铁路设施。最后惊动了中央,调派了大批武警部队才强行镇压下去。”

“事后清点,从两个村里收缴出来的各种炮械95门、土枪57枝、炸药233公斤、雷管2590发、土手雷255枚、炸药包24个……还有无数的冷兵器。

这些火力,都够世界上很多中小国家打一场像样的内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