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赤火汉末魂 > 第360章 内部的困惑

第360章 内部的困惑(2 / 2)

王栓柱在会上的那番话,像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池塘,涟漪从会议室一直扩散到了各村的田埂上。

赤火公社的工作队员们下村时,明显感觉到空气里多了点不一样的东西——分田的欢喜还没散,但底下藏着的不安,像刚冒头的草芽,悄悄往上钻。

工作队员小周走进刚分完地的李家坳,正撞见老农李老根蹲在自家新分到的地里,用手捧着泥土往眼前凑。

老头儿头发花白,背有点驼,却把泥土攥得紧紧的,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

“小周同志,你快来看!”李老根看见他,赶紧招手,指着地里刚冒芽的麦苗,“这地多肥啊!俺用指甲掐了土,潮乎乎的,保准能长好庄稼!俺爹活着的时候,就盼着能有半亩这样的好地,到死都没盼着!”

小周笑着应道:“老根叔,往后有了这地,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那可不!”李老根直起腰,往远处望,眼里全是盘算,“等麦子收了,俺就把屋前的土坯房翻了,盖三间砖瓦房!给俺家老三娶媳妇用!这地啊,就是俺李家的根,将来传给俺孙子,再传给重孙子,子子孙孙都有地种!”他说着,把手里的泥土轻轻撒回地里,像是在给自家的基业“定根”。

旁边一个刚分到地的年轻人扛着锄头走过来,嗓门亮得很:“老根叔说得对!有了地,咱腰杆都硬了!以前去镇上赶集,连卖肉的都懒得搭理俺,现在不一样了,人家问俺要不要割二斤肉,说俺是‘有地的人’!”

这股子热乎劲儿,在每个刚分了地的村子里都能看见。工作队员们耳朵里灌满了这样的念叨:

“等秋收了,俺就买头小毛驴,省得媳妇天天拉犁!”

“俺要在地里种点西瓜,让娃子也尝尝甜滋味!”

“这地是公社分给俺的,以后再也不用看地主的脸色了!”

欢喜是真的,对公社的感激也是真的。

可每当工作队员试着提一句“将来大家把地凑一起种,或许能多打粮食”,那股热乎气儿立马就凉了。

李老根脸上的笑一下子收了,他拉着小周的胳膊,眼神里满是警惕:“一起种?小周同志,你这话啥意思?地都分到户了,咋还要一起种?”

他下意识地往地里挪了两步,像是要护住这片田,“那地契上可是写着俺的名,按了公社的红印!莫非……真像村里传的那样,以后这地还要收回去?”

旁边的年轻人也皱起了眉:“就是!单干多好,种啥、啥时种都自己说了算!一起种那不就是瞎闹?跟以前给地主种地有啥区别?俺可不想再把自己的地交出去!”

一个挎着菜篮的大婶路过,听见这话也凑过来:“同志啊,不是俺们不信公社,可这地就是俺们庄稼人的命啊!揣在自己手里才踏实!你们是文化人,想法多,可俺们庄稼人,就认‘地是自己的’这个理儿!”

这样的对话,在各个村子里一遍遍地演。

工作队员们带回公社的汇报,说得都是一个事儿:陈烬社长说得没错,农民最盼的就是有自己的地,对“三十亩地一头牛”的日子,是从骨头里盼着的。只要碰一碰“把地交出去”的话头,他们就会立刻竖起防备——那是刻在骨子里的恐惧,怕再回到没地可种的苦日子。

这“田野的回声”,比会上王栓柱的质疑更实在,也更扎心。

它明明白白地告诉所有人:将来要走的第二步,要让农民放下“私有”的念头、走向集体,绝不是靠几句话就能成的。那要面对的,是几千年来“土地私有的老规矩”,是农民们刚抓到手的安全感。

这场革命,砸破了地主的枷锁后,还要闯过一道更难的关——改变人心底的旧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