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赤火汉末魂 > 第331章 本质的差别

第331章 本质的差别(2 / 2)

农民虽不“私有”土地,但作为公社一员,天然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

人的地位:“社员”是公社的主人。他们通过选举管理干部、参与议事决策,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干部是服务者,而非统治者。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将劳动成果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极大地激发了生产积极性。

生产目的:首要目的是满足公社成员的生活和发展需要,实现共同富裕。军事和政治目标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健康基础之上。

阶级属性:它代表的是广大被压迫农民和劳动者的利益,是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的彻底革命。它的成功,源于解放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

曹魏屯田:国家佃农制的封建剥削强化

土地所有权:“土地国有”,实为曹操集团所有。这不过是代表着新兴军阀-官僚-豪强联盟利益的“国家”,取代了分散的旧地主,成为了唯一的、最大的地主。

人的地位:“屯田客”实质是国家的农奴。他们被编户禁锢,无人身自由,承担着极其沉重的劳役租和实物租,受到代表国家权力的典农官吏的残酷压迫。

分配方式:绝大部分收获被国家以“分成”名义剥夺。分配原则不是按劳,而是按国家机器的掠夺需求。

生产目的:唯一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榨取农业剩余产品,以支撑连绵不断的战争和庞大的官僚军事机器。民生福祉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阶级属性:它代表的是封建军阀-官僚统治集团的利益,是封建国家剥削农民的一种更高效、更集中的组织形式。它是旧生产关系的强化,而非变革。它的失败,源于其极端的压迫性窒息了生产力的发展。

通过这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一个真理:一种制度或政策的成败,并不在于其表面组织形式是否新颖,而在于其内在的阶级属性,在于它代表谁的利益,为谁服务。

赤火公社的成功,在于它打破了千年枷锁,使劳动者成为主人,从而释放了巨大的生产热情和创造力。

曹魏屯田的失败,在于它不过是给封建剥削换上了一件更高效的“国家”外衣,其压迫本质丝毫未变,甚至加剧,自然导致民怨沸腾,生产效率低下。

这本质的差别,决定了人心的向背,也预示着未来的走向:一个依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赢得人民衷心拥护的力量,与一个依靠强化压迫和剥削来维持的力量,在历史的长跑中,高下胜负,已然可判。